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8年971编制的《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行与统计报告显示,我刊机构用户总数已达2326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2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澳洲、西欧、东南亚、中国港澳台等地的高端接受机构包括: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相似文献   
2.
尹继武 《世界知识》2013,(23):67-67
美国一向自我标榜为民主之世界典范,挥舞着这杆旗帜,在全球颐指气使,到处实行民主改造计划,让全世界人民头疼不已。近期美国民主又出现了让人大跌眼镜的“笑话”。10月1日联邦政府关门,折腾16天才重新开张,美国老百姓住CNN不断表达自身不满,认为这是一种羞耻;11月5日是选举日,笔者所访问的哥伦比亚大学也宣布当天停课,师生欢呼雀跃,但纽约的参选率却从2009年的28%下降到24%。市民们趁机度了个假,却没有使用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丁义译 《世界博览》2009,(19):26-28
美国《大西洋月刊》1959年12月出版了中国特刊,哥伦比亚大学的汉语教师哈瑞特·米尔斯撰写了文章,记录她在新中国亲身经历过的那场思想革命。她想让所有美国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希望新中国的主人们变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4.
新知短信     
艾滋病快速验血装置一种只有信用卡大小的微型验血装置日前问世,它在15分钟内便可检测出艾滋病,准确率几乎是100%。这项具有突破意义的科技发明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这种由塑料制成的验血装置名叫mChip,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其生产成本只有1美元,远远低于目前任何一种检测艾滋病的验血设备。mChip包含10  相似文献   
5.
我国杰出外交家顾维钧博士于民国七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在纽约逝世。他是中国外交界的奇葩,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得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之后历任我国驻法、英、美公使、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职。民国七年,顾博士代表我国出席巴黎和会,在开会期间,为山东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2013,(8):52-53
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哥伦比亚大学的课堂上,两个政治科学系大一的新生总足没精打采。一个是来自夏威夷的黑人。惯于占据教室右后方的角落,戴一顶足以遮住脸部的阔帽,常常呵欠连天,伏案寻梦;另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商,喜欢窝在教室左后方的一隅,听得无趣,也索性呼呼大睡,  相似文献   
7.
邢志忠 《科学世界》2013,(12):93-93
2004年度的沃尔夫物理学奖(Wolf Prize in Physics)授予了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罗伯特·布劳特(Robert Brout)和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以及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以表彰他们在亚原子领域关于质量起源问题所做出的开创性工作。这就是如今人们熟知的布劳特-恩格勒-希格斯机制,简称希格斯机制或者BEH机制。沃尔夫奖一向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在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果不其然,201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最终花落希格斯机制,但获奖人却只有恩格勒和希格斯,原因是布劳特已于2011年与世长辞。1928年6月14日,布劳特出生于美国纽约。他20岁获得纽约  相似文献   
8.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透露,与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会面时讨论了市场在引导创新方面的失效,需要政府长期投入以及让企业承担保护环境的成本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31日~4月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美基础教育高级论坛”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的30余名教育学者、教育管理人员与美方的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就中美基础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比较与研讨,会议期间美方的一些优秀经验与观点令中国同行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格·尼尔斯·玻尔(Aage Niels Bohr)自2009年9月8日在丹麦逝世后,世界为此失去了一位顶级理论物理学家。阿格是揭秘大自然奥妙长期接力中的一束不停燃烧的火焰,也是一位具备深远洞察力的智者,其非凡的天赋同时也得益于他那非同寻常的家庭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