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作为一种非工程防洪措施,在防洪减灾领域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巨大,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能够对水位、雨量等水文信息进行自动采集与实时传递,能有效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可靠性,增长防洪决策预见期。本文阐述了和田河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和田河气田碳酸盐岩气藏特征及多期成藏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气源对比研究, 认为该区气藏的主要气源岩为寒武系烃源岩. 在烃源岩演化和构造演化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该区气藏储层沥青薄片分析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 认为气藏主要有3个形成期. 第1期为晚加里东期, 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油通过断层以液相形式向上运移至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聚集, 成藏后由于地壳抬升, 该油藏被破坏; 第2期为晚海西期, 寒武系烃源岩到生凝析气阶段, 由于断裂活动切穿至二叠系, 烃类以液相形式进入奥陶系储层, 可能圈闭条件不好, 没有大规模成藏; 第3期为喜山期, 由于挤压应力的作用, 和田河气田两侧断裂活动剧烈, 形成现今的断垒构造, 寒武系烃源岩到生干气阶段, 烃类以气相形式向上运移至奥陶系和石炭系储层, 形成现今的大气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和田河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OD17A3数据集、气象数据并结合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00—2020年和田河中上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论如下:1)2000—2020年和田河中上游NPP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0年NPP值最大,其值为156.09 gCm-2a-1;2)2000—2020年和田河中上游NPP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特征,NPP平均值为136.50 gCm-2a-1,最大值为505.26 gCm-2a-1,且出现在皮山县境内;3)NPP波动较大且NPP值分布较为离散,变异系数平均值为0.48,最大值为3.06,变异系数大于0.3的区域占比达63.00%,NPP未来变化以持续性特征为主,Hurst指数平均值为0.77,呈持续性特征的区域占比达98.02%;4)NPP和降水呈正相关,与气温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和田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蜿蜒东流在这里汇聚而形成了塔里木河。逐水草绿洲而居的远古人类也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塔里木古河道发现的神秘古墓群落就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辖区内的十一团十三连、十五连南部沙漠。据国际人类学权威机构鉴定,该古墓群距今已有4600年的历史。这批墓葬群的发现,为研究昆岗(阿拉尔)的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塔中地区古人类遗址空白  相似文献   
5.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的主要产层 ,受成岩作用的改造非常强烈。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形成机理及其产物 ,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和成岩序列。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 ;溶蚀 (岩溶 )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次生孔隙的主要建造者 ,它们产生的溶孔、溶洞和裂缝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成岩作用是该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它控制了孔隙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以干旱区典型荒漠——绿洲——新疆和田河西岸为研究区,利用该地区2000年、2011年两个时段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TM、HRV),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分层监督分类的方法,分别解译出2个时期的荒漠林数据.并对该区2000-2011年11年间的荒漠林数量、类型及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得到该区2000-2011年荒漠林变化情况及其动态变化转移矩阵.结果显示:和田河西岸近11年来荒漠林数量呈增加趋势,其中疏林地变化强度最大;其他林地向有林地转移趋势、非林地向宜林地转移趋势最为明显,荒漠林整体向有利的趋势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政策因素和人为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