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周恩来同志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必要性,其次从国家政权建设、党的建设和民主监督机制三个方面归纳了周恩来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周恩来民主思想的重大意义,它不仅加速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了稳定性和可行性,而且对现今的民主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周恩来精神对于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正飞 《科技资讯》2010,(36):250-250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虽形成于20世纪,但与我们这个时代却息息相通,具有永恒价值,对于新时期高校班级的建设也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八一精神是在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中孕育形成的。八一精神体现为敢为人先,听党指挥,不屈不挠,为民奋斗的革命精神。周恩来作为南昌起义的组织领导者,起义最坚决、信念最坚定、工作最繁忙,为起义的胜利以及保存起义的火种发挥了重大作用。周恩来是八一精神的主要缔造者、培育者和杰出代表,用自己的革命行动生动地诠释着八一精神,为八一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整整4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签订了《上海公报》,对抗了20余年的两个大国又开始走到一起.摄影师手中的相机帮我们记录了这一改变世界格局的历史进程.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们通过照片看到的历史场景与实际情况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因为记录中美关系缓和的几张著名照片都经历了“修版”的过程.40年后,通过比对这些“修版照”重新回顾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既饶有兴味,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总理最喜欢的六个字"活到老,学到老",也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只有终生学习,才能适应变化万端的外部世界: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营造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人,需要终生学习,也就需要注意学习方法.合适的学习方法,不仅帮助我们充满信心地完成学业,也对日后职场能否走向成功发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6.
石源华 《世界知识》2013,(17):64-65
刘彦一生未正式在外交部任职,却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外交家.他关于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旅大的提案,振臂一呼,全国响应.他研究中国外交史的著述丰富而影响深远.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受刘彦著作的影响很大,解放后曾向外交界推荐过刘彦的外交史著作.刘彦是中国近代第一代有民族意识、致力于维护民族利益的外交家和外交史学家.  相似文献   
7.
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在这次大战中“树建奇功”的国民党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将军尤值称颂和怀念,一九四0年张将军壮烈殉国,延安各界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送了挽词.大会祭文中写道:“将军之伟绩,一战淝水.  相似文献   
8.
“和合”思想,作为周恩来处理复杂军事关系、解决各类军事矛盾的基本准则和基本思想,是其军事伦理思想的精髓和最具个性化的精神特质。文中立足于史实资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通过历史的回顾和逻辑的分析,在初步探究周恩来军事伦理中“和合”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体现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这一思想的深层意蕴,梳理总结其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以期在系统研究周恩来军事伦理中“和合”思想的同时,挖掘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深刻内涵,从传统“和合”文化中探寻精华,总结规律,为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浅析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是指周恩来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前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主张 ,也是他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如何建构中国新文化所作的初步回答。它是在我国处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和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塑造和西学的影响以及对救国救民真理的追求为周恩来早期中西文化观的形成准备了重要条件。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是一个中西文化比较与融合的思想体系 ,集中反映了周恩来对近代中西文化的认识。周恩来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并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和善于汲取其中的积极因素 ,并敢于融合西方有价值的新学说。但这一阶段的周恩来 ,毕竟还是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他还不可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地分析中国的社会 ,因而也不可能指明发展我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0.
青年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反映着国家的活力和生机,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代表着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周恩来十分重视青年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青年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站稳立场,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入生观;青年要认真钻研,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青年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