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将8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实验Ⅰ组20只、Ⅱ组20只,Ⅲ组20只,对照组20只。实验Ⅰ、Ⅱ、Ⅲ组小白鼠灌服“催乳Ⅰ号”汤剂(生药含量1g/mL),剂量分别为0.07mL/只,0.01mL/只、0.2mL/只、连续7天,对照组不喂任何药物。测定了各组小白鼠的主要脏器指数,结果表明:实验Ⅰ、Ⅱ、Ⅲ组与对照组相比脾脏指数差异均极显著(P<0.01);实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肺脏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心脏、肝脏指数差异均显著(P<0.05);实验Ⅰ、Ⅱ、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奇闻怪事》2013,(6):56-57
01.卡曼斯科(纳米比亚)——被沙漠吞噬的城市卡曼斯科是一座位于纳米比亚南部,离吕德里茨港很近,现今已被沙漠吞噬的城市。早在1908年,吕德里茨兴起了一股钻石热潮,一大批抱有钻石梦的年轻人聚集到纳米比亚的沙漠中。随之形成了这座卡曼斯科小镇,人们修建了学校、医院、娱乐场所以及大片的住宅区。可好景不长,随着世界战后钻石价格的大幅跌落,这座曾今繁华一时的城镇渐渐落寞,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被彻底废弃,淹没在一片沙丘之中。  相似文献   
3.
美国宇航局观测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吞噬一颗红巨星的情景。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一个距地球27亿光年的星系中央。由于距离黑洞过近,不幸的红巨星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撕裂,最后走向死亡。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观测到红巨星正在被黑洞吞噬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欧洲空间局(ESA)通过国际伽马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太空望远镜发现,在距我们4700万光年远的NGC4845星系中,一个此前一直都很安静的黑洞正从"沉睡"中醒来,"吞吃"误经它身边的低质量星体——褐矮星或巨行星。研究人员在用Integral研究不同的星系时,发现广域视场中爆发了一个明亮的X射线闪耀。ESA的XMM-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雨燕"(Swift)X射线望远镜和日本的"马西"X-射线监视器都观察到了同样现象。"雨燕"和"马西"观察发现,在2011年1月时该星系发出  相似文献   
5.
在放射性物质的刺激下,吞噬章鱼不断变异,它们改变了原来的繁衍方式,只要是有机物就能被它们的遗传基因浸染,并自我复制。终于有一天,它们突破了束缚,循着人类给它们创造的有机通道,成千上万地涌到了陆地上,于是人间悲剧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多孔生物β-Ca3(PO4)2降解材料的研制工艺,同时结合动物实验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这种材料的结构特点及有关性能进行了讨论。所研制的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气孔,其孔径大概为300-500μm。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材料植入体内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及降解性能。当材料植入动物内二个月内,与宿主骨之间的间隙完全愈合,但外形及密度变化不大。植入6个月后,两端的新骨向中心区生长,材料开始降解,边缘出现不整齐状。章的最后部分讨论了所制材料在动物体内的降解过程。关于β-Ca3(PO4)2陶瓷的生物降解机理,目前还没有统一认识,可以认为:材料在动物体内降解是由于细小晶粒被生物细胞吞噬的结果。同时,化学沉积是材料降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材料的降解是从玻璃连结相开始突破的,其过程可以描述为:当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骨组织沿材料孔隙长入,同时连结晶粒的玻璃相在体液作用下发生水解,并伴随晶相颗粒的分离。分离过程中小晶粒被生物细胞吞噬,残留大量晶粒在组织液中存在Ca3(PO4)2 ←→3Ca^2 2PO4^2-溶解出的一部分Ca^2 随体内代谢出体外,另一部分在体液与血清作用下沉积在新生骨上。由于大晶粒难以被细胞吞噬,溶解度相对又较小,最后则以分离的形式残存下来。交界处新骨中Ca含量较高正是化学沉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微聚焦     
《科学世界》2012,(10):94-94
【红巨星吞噬行星】 英仙座的BD+48740是一颗比太阳大11倍、年龄比太阳还大的恒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对它进行光谱分析时发现其含有大量的锂。锂一般不会在恒星上长时间存在,因此这颗恒星很可能刚吞噬了一颗行星。这个过程相当快,难得一见。这可能就是地球将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2000年5月21~25日,12000名科学家聚集洛杉矶,举行了美国微生物学会(ASM)的第100届年会。会上讨论了微生物,即从人体对微生物致病菌的防御,到涉及地质学过程的细菌。促使朊病毒形式 腐败的牛肉,能诱发疯牛病;遗传突变,可导致类似疯牛病的人脑变质。被称作传染性海绵状脑(TSEs)的大多数病例的诱因,既非污染的牛肉,也不是基因的突变,显然是可传染阮病毒(prion-朊病毒,也叫蛋白感染素)的异常沉积。通常认为,朊病毒会在未接触腐败牛肉和不被怀疑有突变基因的人中自发出现。那么,促进这些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分离表达SIRPα受体的外泌体,探讨SIRPα外泌体的结构特性、细胞相容性、细胞内分布及对CD47/SIRPα信号轴的阻断作用.方法 通过差异超速离心法从稳定表达SIRPα的HEK293T细胞中分离外泌体;通过动态光散射法(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分析外泌体的尺寸和形貌特征;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中SIRPα-GFP融合蛋白的表达;通过MTT法检测外泌体与NIH3T3细胞的相容性;应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外泌体的肿瘤细胞内吞;通过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孵育实验研究外泌体阻断CD47/SIRPα信号轴带来的肿瘤吞噬效果.结果 利用差异超速离心法分离得到尺寸约80 nm的SIRPα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现为尺寸均一的圆球形结构;免疫印迹证实了外泌体上SIRPα的表达;MTT法结果显示SIRPα外泌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荧光成像结果显示SIRPα外泌体被B16F10细胞内吞后分散在细胞质中;共孵育实验表明SIRPα外泌体与CD47单抗均能促进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吞噬黑色素瘤细胞.结论 成功分离了表面表达SIRPα受体的外泌体;SIRPα外泌体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SIRPα外泌体可以成功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激活了巨噬细胞对肿瘤的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10.
红缘层孔菌多糖生理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缘层孔菌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增加小鼠肝脏、脾脏的重量,并对由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