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1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扬子地区油气宏观保存条件地区差异性明显.为了更好地评价有利单元,通过多条南北向构造地震、野外露头剖面解释,对海相中生界、古生界构造进行区划,对各构造单元的变形特征和强弱进行解析.结合钻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下扬子地区经历了3期强烈构造叠加改造影响:印支期-早燕山期(Ts-J1-2)江南雪峰由南往北的基底拆离推覆和大别山由北往南上冲推覆构造;燕山期(J3-K1)的走滑构造;晚燕山—喜马拉雅期(K2-E-N)的伸展构造.下扬子海相油气有利保存单元存在于2类地区:一是在印支—早燕山期改造变形程度较弱、保存完好的志留系盖层分布区(滑脱层),它们是原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二是在晚燕山—喜马拉雅期重建的白垩系盖层分布区,它们是次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对不同构造单元综合分析,认为泰州东台对冲向斜带和海域的崂山—五莲对冲带是原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射阳推覆带是次生型油气保存的有利单元.  相似文献   
2.
位于沾化凹陷的孤岛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为菱形断块山, 边界断裂为多条断层构成的断裂带, 潜山主体构造呈短轴穹隆构造, 潜山为多期构造叠合的继承性隆起构造.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有晶间孔和晶间溶孔、粒间孔和粒间溶孔、铸模孔、砾内-砾间孔和砾内-砾间溶孔、溶洞、溶蚀缝和构造缝、方解石晶簇间孔等.储层基质孔隙度大部分低于2%,孔隙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渗透率从几十个10-3 μm2到0.0001×10-3 μm2,渗透率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潜山的生储盖组合为下生上储顶盖型,但油源侧向运移.油气成藏特征有南北逢源、复式立体输导、高凸指向、混源充注、断层控制、缝洞发育、逸顶"天窗"和局部成藏等.由于孤岛潜山长期隆起,潜山顶部位缺失1.84 km2东营组,直接与馆下段砂砾岩体相接,形成一个油气向上逸散的"天窗".这是导致潜山不能大规模聚集油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香山群沉积岩浆记录及其反映的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西南边缘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背景的恢复和确定提供佐证。方法通过香山群地层的岩石学、沉积学、砂岩和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综合分析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结果香山群的时代划归为中晚寒武世较合适;香山群主体是一套由板岩、细、粉砂岩和砂岩组成的浊积岩系,其砂岩类型主要是长石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和粉砂质石英砂岩,前寒武纪变沉积岩和花岗片麻岩为主要碎屑来源和物源区组成;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香山群属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斜坡环境中的沉积物,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应属大洋扩张构造环境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结论香山群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被动大陆边缘中的大陆斜坡和深海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4.
波斯湾盆地古生界砂岩储层发育,是中东油气勘探的一个新层系、新领域,但由于埋深大,资料少,储层研究程度较低。以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为基础,从沉积相、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特征等方面刻画了卡塔尔中泥盆统Jauf组和下二叠统Unayzah组砂岩的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成岩特征分别分析Jauf组和Unayzah组储层物性控制因素,探讨了低渗透砂岩背景下优质储层形成条件。结果表明,Jauf组主要为滨岸相,Unayzah组主要为河流-三角洲相,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孔喉为微细喉、微喉,储层以"低填隙物含量、高成分成熟度和中-高结构成熟度"为特征,孔隙度一般小于12%,渗透率多小于10 m D,为低孔低渗储层。沉积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影响因素,它决定了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Jauf组和Unayzah组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渗透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溶蚀作用较微弱,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典型露头剖面的沉积学研究,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成因砾屑灰岩的识别特征,查明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系的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可知,研究区奥陶系平凉组、背锅山组主要发育开阔海台地、台地边缘礁滩相、台地前缘斜坡相、以及深水斜坡-海槽相;不同成因砾屑灰岩在构造背景、砾屑特征、背景岩石类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准确地识别和划分了浅水台地与深水斜坡;在此基础上,恢复了平凉期及背锅山期的沉积体系展布,明确了奥陶系岩相古地理的演化,构筑了发育浅水台地、深水斜坡和深水盆地沉积体系的塌积边缘型沉积模式。研究后认为,在继续重视马家沟组古岩溶及白云石化有关储层的同时,也要加强浅水台地礁滩相和深水斜坡区重力流颗粒灰岩储层的勘探。  相似文献   
6.
依据氢指数(HI)、降解率(PC/TOC)等两个方面的地球化学指标,按照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划分标准,对研究区的山西-太原组烃源层的有机质类型作剖析,进行上古生界烃源岩系统评价。研究认为,本溪组烃源岩主要是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51%,泥岩干酪根母质类型主体属腐殖型干酪根,即Ⅲ型干酪根;太原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26%,煤层比较发育,有机质丰度平均81.66%;山西组的泥岩比较发育,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26%,煤层有机质丰度平均72.66%。本区上古生界干酪根显微组分都以镜质组为主,显示干酪根母质为腐殖型,即Ⅲ型干酪根,热成熟度演化较高,Ro都大于2.5%,Tmax为490℃以上,表明泥岩已达到过成熟阶段,本区暗色泥岩及煤层属中等—好气源岩,此次烃源岩的认识对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上古生界的物源方向及物源分区,揭示该地区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应用碎屑组分、重矿物、稀土元素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对物源区构造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各层段的物源特征及影响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受到北、南两个方向的物源控制,其中北部物源是控制区内沉积的最主要物源,南北物源大致在甘泉—富县—宜川一带交汇。本溪组至山西组山23沉积期,南部物源并未影响到研究区;从山22沉积期始,南部物源开始影响研究区,至石盒子—石千峰期,南部物源的影响逐渐增大,成为研究区主要的物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陕北斜坡东部是鄂尔多斯盆地新发现的天然气富集区,通过综合剖析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的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烃源岩进行探究。研究后认为:1该区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高、非烃气体含量低的特点,气藏的重烃含量不高,干燥系数较高,气藏偏干。2煤层是上古生界天然气贡献最大的源岩,泥岩是天然气的第二位供应者,其中山西组泥岩为中等—好的烃源岩,太原组泥岩为好—非常好的烃源岩,本溪组泥岩属于好—极好的烃源岩。3该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母质输入具有多元性,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Ro普遍高于2.0%,已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  相似文献   
9.
根据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为深化对四川盆地基础地质的认识开展相关构造演化研究。通过震旦系顶界古构造恢复,对比分析拉张槽分布范围与各期川中古隆起分布范围,研究了古隆起演化与拉张槽的关系。以拉张槽和古隆起为主体可将四川盆地划分为12个区域。认为川中地区的隆起是伴随着早寒武世拉张槽由隆起转换为凹陷演化形成的,川西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拉张槽隆升剥蚀阶段已具有雏形。拉张槽东西两侧是相互独立的构造区域,印支期(晚三叠世)古隆起与拉张槽具有北东向联合古隆起特征。此后演化特征仍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喜马拉雅期至今的演化过程中,川西南地区的隆升幅度远大于川中地区,致使现今构造特征表现为震旦系顶界构造川西南与川中分别位于同一隆起构造的高点和斜坡位置。因此,绵阳-长宁拉张槽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原生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和川中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古今油气藏的形成、调整和保存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和上古生界的泥页岩孔隙特征进行观察,发现3种孔隙类型:①粒间孔,以黏土矿物间孔隙为主;②粒内孔,包括黏土矿物间孔隙、黄铁矿晶间孔和溶蚀孔;③裂缝,包括微裂缝和宏观裂缝。粒间孔和粒内孔是有效的页岩气储集空间,大量的微米—纳米级微裂缝是页岩气渗流的主要通道。由于热演化程度和干酪根类型的影响,有机质孔发育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