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丛枝菌根共生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长彦  石兆勇  陈志超  冯固 《科学通报》2006,51(Z1):115-120
调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11科的23种一年生和多年生荒漠植物的菌根状况.结果表明,所调查的23种植物中,14种为菌根植物;5种为可能的菌根植物;其余4种为非菌根植物.不同植被类型和生活型的植物形成菌根的状况也存在差异:在灌木和一年生植物中菌根植物所占的比例都分别显著的低于多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中菌根植物所占的比例.根区孢子密度普遍较低(5个/20 g±~21个/20 g±)分离和鉴定到隶属于3个属的14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0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原囊霉属(Achaeospora)1种.球囊霉属为优势属,Glomus deserticola和Glomus etunicatum为最常见种,其出现频度分别为77.4%和74.8%,相对丰度分别为14.4%和15.5%.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土柱法采集和室内分析,对白梭梭细根分布规律与土壤水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细根主要集中于25~75 cm土层内,其中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分别占总量的71. 45%、67. 67%。生物量、根长、比根长、比表面积随土层的加深先升高后下降,和土壤水分含量呈相同趋势;在水平方向上,细根主要集中于0~1. 5 m土层内,其中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分别占总量的76. 60%和86. 69%。生物量和根长均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与土壤含水率趋势相同,而比表面积和比根长则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含水率趋势相反;生物量和根长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长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比表面积与比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水平距离0~1. 5 m和垂直方向25~75 cm土层内是细根分布密集区域,该区域既有利于沙丘表面过度干旱和高温对根系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植株地上部分枝叶结构形成的,对降水的集流作用,高效地吸收降水,在土壤平均含水率仅0. 81%的情况下。因此,认为白梭梭根系的这种分布和生长特征是该物种在古尔班通古特适应沙漠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目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媒介蜱的流行情况和分布规律,对该地区11个生境点的考查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2776枚媒介蜱,隶属4属11种,初步确定了莫索湾沙漠区、克拉玛依干旱区、安集海农垦区和精河平原牧场媒介蜱的种群落组成和区域分布,并对其群落结构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确定了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媒介蜱的优势物种为残缘璃眼蜱(Hyalomama detritum detritum)、亚洲璃眼蜱(Hyalomama asiaticum asiaticum)、亚东璃眼蜱(Hyalomama asiaticam)、盾糙璃眼蜱(Hyalomama scuperse);在农垦区和平原牧场地段内则以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残缘璃眼蜱、亚洲璃眼蜱、亚东璃眼蜱、盾糙璃眼蜱为优势蜱种。  相似文献   
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纵穿和横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两条路线上, 测度早春短命植物物种丰富性、盖度和重要值等参数及调查分析了地形地貌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沙漠微生境. 经对比发现该沙漠短命植物分布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 即沙漠南部和中部的短命植物物种最丰富, 西部最贫; 短命植物的盖度则是中南部高于北 部, 中东部高于西部. 短命植物对沙漠生境空间变异的响应, 形成了该沙漠短命植物的种群-生境梯度. 其特征为: 地势较高、土壤质地较粗、分选差、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低盐碱的生境中生长沙苔草、东方旱麦草为主的短命植物; 地势稍低、土壤质轻疏松、含有机质, 具一定盐碱性、结皮发育的较干旱生境生长以线叶庭荠、尖喙牻牛儿苗和中亚葫芦巴为主的耐旱、耐盐碱短命植物; 地势低、土壤具一定含水性, 相对富盐碱的生境下, 主要分布小甘菊、念珠芥和小花角茴香等耐盐碱的短命植物. 但由于该沙漠微生境空间变化梯度较小, 以及沙漠短命植物总体上表现出的中生性生理特性, 使得多数短命植物集中分布在上述植物种群-生境梯度上地势较高, 风沙土具一定肥力、盐碱性弱的生境序位.  相似文献   
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蜱类区系分布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调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蜱的种群组成及区系分布,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收集蜱,11个不同考察点,共获蜱2152只,计4属8种.结果表明,以古尔班通古特南缘为主的沙漠区,优势种群为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34.67%)、盾糙璃眼蜱( Hyalomma scupense)(26.20%);以奎屯、石河子等地为主的垦区,优势种群为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28.15%)、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26.20%);以天山山麓北坡为主的山地森林草原区,优势种群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100%).其中以沙生植物构成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区蜱密度指数最高(111.75只/人工小时).同时,采用动物体摘采法,首次在绵羊和刺猬体表分别发现了盾糙璃眼蜱和短垫血蜱.另外,列出这些主要蜱种与人类疾病间的关系.此调查结果可为准噶尔盆地的蜱类组成与分布及其与疾病间的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沙漠里的植物大约有300多种,大多是比较矮小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丛,但是有一种树木像屹立着的巨人那样高大挺拔。像这样的树木十分难得,尤其是在大沙漠中生长,更是难能可贵。沙漠梅花对于"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你一定很熟悉,可是你知道沙漠中的"梅花"吗?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变暖和生态保护的背景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活动强度减弱,多数沙丘长期处于侵蚀状态。选取沙漠西部呈侵蚀状态的、不同发育阶段的固定新月形沙丘,采集表层砂样进行粒度与石英砂表面微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沙丘表层砂细砂占比达50%以上,平均粒径范围2.03~2.88Φ,分选性较好、近对称偏度、中等峰度,迎风坡粒度参数多呈不规则变化,丘顶平均粒径最粗;随着沙丘形态成熟、规模增大,表层砂粒级组分波动范围增大、平均粒径变粗、分选性变差;(2)沙丘砂石英颗粒磨圆度普遍较差且有多种原生环境的结构特征,反映物质来源复杂多样,砂物质虽经风力搬运再堆积,但因沙丘的流动性不佳、再搬运距离受限,因此风成砂保存了较多原生环境的作用痕迹;(3)研究区沙丘表层砂粒度与石英砂微结构特征具有侵蚀型沙丘的独特性和植被覆盖影响下的特殊性,粒度参数呈现不规则变化的同时,植被覆盖削弱了不同规模沙丘之间粒度特征的差异,也导致石英砂磨圆度较差、原生作用痕迹丰富。  相似文献   
8.
风城     
庄炎 《小学科技》2010,(11):8-8
<正>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乌尔禾地区处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正对着进入准格尔盆地的三大风口之一——老风口。从中亚沙漠地区吹来的西北风,夹带着沙粒,常年侵  相似文献   
9.
天山黄土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发育及北疆干旱化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天山北坡海拔2400-700m间不同高度的地貌面上分大片分成黄土,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同源异相沉积。黄土在沙湾和石河子一带最厚,其中沙湾清水河出口河流最高 阶地上71m厚的黄土发育9大层浅褐色古土壤,其层序结构和特征与黄土高原古土壤非常相似。古地磁测定表明B/M界线位于69.5m深处的黄土L8底,推测剖面底部年龄约800ka前,指示准噶尔盆地极端干旱气候和现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雏形最迟大致于同时形成。高分辨率粒度古气候记录揭示出距今约650和500ka年前有两次显著的干旱化增强和沙漠扩大,然后逐步增强最终形成今天的环境格局。这些干旱化和沙漠扩大事件与中更新世全球气候巨大变化基本同步,亚洲内陆沙漠和干旱区大范围变化所导致的巨大环境效应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和中更新世系列气候事件发生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彭向前 《大自然》2013,(5):20-23
卡拉麦里山是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横卧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的一个完整的低山系,是天山绿洲与阿尔泰山河川连接的纽带,更是阻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向东肆虐的天然屏障。独特的自然环境、低密度的水草状态,使这里极少受到人为干扰。780年前,随蒙古大军远征中亚的后金名士耶律楚材曾用"千群野马杂山羊,赤熊白鹿奔青獐。壮士弯弓殒奇兽,更驱虎豹逐贪狼。"的诗句,描绘蒙古大军冬季狩猎的盛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