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高校与企业技术转移的现状如何?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于建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壮大与发展亟需先进技术的支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关心技术转移和创新.一批激励技术转移的政策相继出台.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共同支持下.我国先后成立了一批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许多大学建设了大学科技园、高校的技术转移平台也已建成.一大批高校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校企建立的联合技术研究中心来促进企业技术的提升.据统计.在全国重点高校科技经费总量中.企业投入的经费占到60%~70%.这一切为大学的技术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于广锁是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年方35岁。两周前的一天,我到该校洁净煤技术研究所采访,那天的主角是洁净煤所的创建人、老所长于遵宏教授,小于只是在旁参与介绍情况,但这位后生憨厚的面容,他对老先生的敬重,引起了我的注意。当了解到小于是2003年入选的启明星时,我即提出采访要求。小于推却说,  相似文献   
3.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反映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技术发展、培养高级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宗旨。  相似文献   
4.
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宇宙动力学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由上海师范大学独立完成,主要完成人为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李新洲、郝建纲和刘道军,数理信息学院翟向华博士也参与了部分工作.李新洲,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先后在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任教授、博导,1999年进入上海师范大学,任教授、博导,郝建纲,200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师范大学,现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进修,刘道军,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5.
《华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技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月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化学与制药、材料、机械与动力、信息、资源与环境等学科有作出创新意义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6.
低碳时代     
节能环保新技术 减排放治污染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工博会上,华东理工大学推出了两项节能环保新技术,分别用于二氧化碳利用和白色垃圾治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0):92-92
<正>[科学时报]由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车顶绿色环保材料"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隔热、降低噪音、质地轻盈、无味、无挥发性、防腐、可以回收利用等功能。目前,该研究已经获得中国国家专利以及国际专利。  相似文献   
8.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于遵宏教授领衔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工程化应用”项目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建于山东充矿集团国泰化工有限公司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工程化装置一次投料成功,一次打通整个工艺流程,并完成80小时连续、稳定运行。它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国家能源结构相适应的煤气化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化学与制药、材料、机械与动力、信息、资源与环境等学科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0.
华东理工大学在近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始终坚持“加强技术转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强校之路”发展战略。华东理工大学于1998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并于2001年由原国家经贸委、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国内首批六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立对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力度,促进华东理工大学技术转移工作的深入探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