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1.
《科学世界》2008,(6):3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利用氩一氩年代测定法(the argon-argon dating method,通常用于测量岩石年代,科学家们多年来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于近日确定出迄今为止恐龙灭绝最为准确的年代。此前科学界对于恐龙灭绝年代的时间界定在6550万年前,上下波动约30万年。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25日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 《科学大观园》2013,(15):45
工作枯竭Jobu Burnout这个词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服务业中,并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专家Maslach针对工作枯竭做过系列的研究。她认为工作枯竭的主要表现有身心疲惫、愤世嫉俗、低工作效率、无成就感等。工作枯竭首先影响人们在工作中的表现:一些原本就想离职的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瘦子开始投身胖子阵营,而能够摆脱"胖纸"称号步入瘦子圈的却鲜有人在。也许是经济发展的副作用,肥胖成为了越来越凸显的社会问题,美国的肥胖人口比例高达三分之一。除了众所周知的健康隐疾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个肥胖的弊端——胖子驾驶员在车祸中更容易死亡。  相似文献   
4.
王小龙 《前沿科学》2011,5(2):89-89
由于材料技术的限制,目前大多数隐身斗篷只对红外线等非可见光有效,即便能在可见光下实现隐形的也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日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突破了这  相似文献   
5.
从蒲慕明运作的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模式来看,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一个生命科学超级大国"这里更令人兴奋和振奋。他们需要我,我感觉这能体现我一生最大的作用。"兼顾两头蒲慕明正在引领了一个新的工作方式。每月的三周工作日,他都呆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拥挤杂乱的办公室里。这位62岁的神经科学家,身着单调的墨绿色毛衣、橄榄色长裤,脚穿黑色的阿  相似文献   
6.
读心术虽然充满科幻色彩,但并非不可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便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一种读取人想法的方式,可以利用他们研发的一个电脑程序破译大脑活动并将其还原成词句。这项技术能够成为那些因中风或者退化性疾病导致语言功能受损患者的"救星"。但更多的人对于这项技术还是产生担忧情绪,担心黑客入侵他们的大脑并窃取他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洋洋 《科学大观园》2013,(14):68-69
掉在浴室地面上的隐形眼镜、掉落在砾石堆里的汽车钥匙,我们如何才能像大海捞针一样找到这些不易寻找的东西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已经发现,当我们正在忙着搜索目标时,大脑里的不同视觉和非视觉区域就会被调动起来,用来追踪一个人、动物或者是其他东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一群人中寻找一个走失的小孩时,通常专注于其他目标物的大脑区域,或者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区域,都会转移注意力,开始加入到寻找小孩的工作中来。因此,大脑会迅速转变注意力,集中精力寻找走失的小孩,并占用大脑通常用来完成其他脑力任务所需的资源。加州大  相似文献   
8.
李焱 《世界科学》2011,(9):52-52
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给予一家学术机构联合会为期五年2500万美元的拨款,该联合会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牵头。该团体将培训本科生及研究生在原子能防扩散安全领域工作。这一美国国家科学安全联合会的成员还有密歇根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世界》2006,(2):18-18
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次获取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为此,“星尘号”探测器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了48亿千米的路程。此项飞行计划共耗资2.12亿美元。科学家称,“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十分微小,直径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5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91年赴美留学,199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34岁成为哈佛大学两个系的双聘教授。日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庄小威回到母校中国科技大学,应邀为师生们作了题为《生物分子和细胞的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