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体内出现的自身抗体的病理意义及其引起的自身免疫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61例HCV感染者进行了八种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精子抗体)的检测。结果:有52例检出69项次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2.3%,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05)(未计抗精子抗体)。结论:HCV感染可能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设计一个270bp的丙型肝炎病毒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与β-半乳糖苷酶基因融合后,在高浓度肉汤培养其中,于转接1%量后3.25h,  相似文献   
3.
齐芳 《前沿科学》2014,(3):85-86
<正>我国科学家日前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个丙型是如何发展的,为揭示丙肝致病机制、丙肝疫苗和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小鼠。这一动物模型能完整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可靠材料。反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和慢性病毒性丙肝这一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和生物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发现,人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包装和释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下游因子磷脂酶A2GXIIB(PLA2GXIIB)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共同参与其对HCV包装和释放过程的调控。该研究提示了HCV可能利用HNF4α来挟持VLDL通路为己所用。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在线发表。HNF4α是表达量最高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常见模式之间的关系,探讨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69例HbsAg阳性血清进行前S1抗原检测,并与相应的HBV血清标志物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Hbs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也无显著差别(P>0.05).而HbeAg阳性组和HbsAg阳性组之间前S1抗原阳性率则存在显著差别(P<0.01),后者阳性率较高.结论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宜将两者结合起来检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拉米夫定(3TC)与原儿茶酸(PA)联合应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在HepG2.2.15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3TC、PA、3TC+ PA溶液,每4d换用含相同药物浓度的新鲜培养液,第8天末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量,用荧光定量PCR( F...  相似文献   
7.
运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对HCV全长基因组cDNANS3和NS5A上的E1202G、T1280I和S2197P进行细胞培养适应性突变,构建含有细胞培养适应性突变的HCV全长基因组cDNA,体外转录制备RNA,脂质体法转染人肝癌细胞Huh-7,以RT-PCR检测HCV正、负链RNA,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HCVNS3蛋白的表达。结果证明,转染后细胞内可间断检测到HCV正、负链RNA及HCVNS3蛋白的表达,且突变体RNA与未突变的HCVRNA相比,明显具有更高的复制效率和蛋白表达。该研究为后续HCV体外培养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可在细胞内高效自主复制的HCV病毒模板。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新的核酶切割产物的超灵敏检测方法. 利用分子信标作为核酶切割产物的连接模板和检测分子, 在RNA/DNA核酸杂合体连接过程中, 核酶切割产物的信息被实时转换为荧光信号. 该方法实现了在不标记核酶或RNA底物的情况下, 高灵敏、高特异性地检测核酶切割产物, 检测下限可达 0.05 nmol/L. 为真实准确地反映核酶切割反应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非同位素分析方法, 也为核酶基因药物的快速筛选、核酶动力学、核酶在基因治疗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技术. 应用该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锤头核酶的切割产物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抗原片段用点膜仪固相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依次加入标本、生物素标记的IgG、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最后加底物显色,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实用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5~25 min,操作简便,已通过"第3代ELISA抗-HCV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易判断,既有ELISA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又有金标记法的检测速度;既适合输血筛查实验,又适合临床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hB1F与HNF1协同调控HBV增强子Ⅱ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蔡彦宁  李嵋  周青  孔玉英  汪垣 《科学通报》2000,45(15):1635-1639
人B1结合因子(human B1 binding factor,hB1F)是本实验室克隆到的一个新的转录因子,它能够结合于HBV增强子Ⅱ(ENⅡ)的B1区并反式激活其功能,对hB1F和其他反式激活ENⅡ的肝细胞核因子间在功能上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报告基因分析发现,hB1F与HNF3β,HNF4间在激活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