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应用网络理论研究地幔流体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地幔的不均一性尤其表现在挥发性组分(CO2,H2O,H2,CO,S,Cl,F,CH4等)和碱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上。地幔中存在过富含碱金属和其它轻元素的独立流体,它是以挥发性组分为主的富含Si的碱质流体。我们应用网络理论通过对地幔熔体结构的分析来讨论地幔流体的形成机制。熔体是由以[SiO4]为核心的聚合体构成的。挥发性组分填充在聚合体空隙中,或者挥发性组分以及它们的离子、K、Na等元素通过离子键或范德华力与[SiO4],Mg,Fe等聚合而形成聚合体。这种聚合体通过主价键形成一种立体网状排列的结构——网络结构。在原始地幔中网络是各向等强的,即结构中的离子或分子团的分布呈随机无序状态,当有剪切力作用时,网络中最弱的键会遭到破坏,从而使网络结构发生调整并在新的环境下寻求新的结构上的平衡状态。地幔熔体网络中最弱的键是范德华键和Na,K与[SiO4]之间的离子键,这些键首先被破坏。网络结构的调整导致熔体粘度的变化,使网络中杂乱分布的各种离子和挥发性组分重新分配。这个过程是散布于网络中的挥发性组分和K,Na,以及不能进入[SiO4]或与之形成主价键的不相容元素、成矿元素从网络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流体相。  相似文献   
2.
夏群科 《科学通报》2000,45(21):2327-2332
运用离子微探针技术对采用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的3块橄榄岩包体中的4个角闪石颗粒进行了详细的氢同位素分析,δDSMOW值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和罕见的正值:-94‰-+46‰,4件样品都表现出明显的微尺度不均一性,同一颗粒内部不到400μm的尺度上δD值变化可达80‰,氢同位素比值和氢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说明氢同位素的变化不是由于后期过程引起的,而是继承自地幔源区,女山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均一,这表明氢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单纯疱疹病毒(HSVI)在感染与复制过程中影响宿主细胞RNA转录,蛋白表达,进而为病毒的潜伏和持续感染创造必要条件.采用基于2-DE分析,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2(heterogeneous nutlear ribonucleoprotein H2,hnRNPH2)在感染HSVI前后存在表达差异,构建pcDNA-hnRNPH2真核表达载体及hnRNPH2稳定转染的293T细胞系的方法,研究在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2(hnRNPH2)稳定过表达后对HSVI病毒复制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滴度和生长曲线显示,hnRNPH2可以显著影响病毒复制周期.过表达hnRNPh2的细胞系与对照相比,其病毒滴度明显下降,hnRNPH2在HSVI病毒复制中起到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不均一性及其起源:钕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近下来所获得的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变质镁的质火山岩较为准确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初始Nd同位素组成和演化的时空关系的对比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太古宙上地幔的同位素组成是不均一的,且钕同位素初始值在整个太古宙并没有随时间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但不同地区的钕同位素初台值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同位素时空演化的差异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上地幔的不均一性是对源区初始不均一性的继承,华北克拉通应起源于星子扔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疆西部早白垩世纪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单斜辉石的激光探针(LAM-ICPMS)微量元素分析了托云盆地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其所经受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地幔交代作用等深部过程。塔里木盆地北缘(西南天山)中生代时的陆下岩石圈具显生宙的“大洋型”地幔特征,经历了低于10%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复杂的地幔交代作用影响。交代介质类似于含水硅酸盐质碳酸岩熔体,可能是SiO2不饱和的硅酸盐溶体与碳酸岩体叠加结果。该地幔与中国东部新生代时的主全地幔性质相似,但岩石的太物颗粒总体较细、岩石中透辉石的总体含量较高、地幔显交代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免疫细胞荧光、RNA干涉(RNA interfere,RNAi)、qRT-PCR、Western blot及细胞计数等方法,设计合成三对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siRNA-hnRNP K-1,2,3),对小鼠精原细胞中内源性的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K(Heterogeneous ribonucleoproteins K,hnRNP K)进行敲低并对其沉默效率进行筛选,研究其对小鼠精原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siRNA-hnRNP K-3对小鼠精原细胞具有80%以上的沉默效率,转染后发现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说明沉默hnRNP K基因的表达对小鼠精原细胞的存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建忠 《科学通报》1999,44(16):1762-1765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不同陆核斜长角闪岩类氧同位素组成测试和分析 ,表明 :( ⅰ )来自不同陆核的岩石氧同位素数据所构成的演化线都平行于地月演化线 ,说明这些陆核演化的母体属于太阳系物质 ;( ⅱ )不同陆核的氧同位素组成演化线斜率相近 ,截距不同 ,说明华北克拉通太古宙不同陆核起源于氧同位素组成不均一的古地幔源 .  相似文献   
8.
空间分辨电化学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原位(In Situ)空间分辨技术及其在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扫描微电极技术、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Kelvin探针技术、扫描光电流谱技术、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等,其中扫描微电极技术、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扫描Kelvin探针技术可直接测定腐蚀电极表面或界面化学不均一性的分布图像,而其它方法则是通过测量表面分子振动光谱、表面隧道电流及光电响应等,进而从分子水平研究腐蚀电极过程。并侧重介绍作用已建立的具有微米空间分辨度的电化学方法,主要有多种形式的扫描微电极技术及阵列电极技术等,并用于研究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及局部腐蚀过程。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电化学方法的发展及应用,使得人们对金属表面和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特别是金属局部腐蚀发生、发展过程机理的认训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9.
糖蛋白中糖链结构的不均一性具有普遍性,表现在某一糖链中少数特定糖基数目的微小变化;或某种特定糖基在糖链中连接位点连接糖苷键类型的不同。近年的研究表明,在细胞分化、癌变、自身免疫疾病中,“不均一性”起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不均一性”形成的机理与糖链的生物合成相关,这又与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变化密切相关,故应受基因的表达所调控。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疆西部早白垩世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单斜辉石的激光探针(LAM-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分析了托云盆地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其所经受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地幔交代作用等深部过程. 塔里木盆地北缘(西南天山)中生代时的陆下岩石圈具显生宙的 "大洋型" 地幔特征, 经历了低于10%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复杂的地幔交代作用影响. 交代介质类似于含水的硅酸盐质碳酸岩熔体, 可能是SiO2不饱和的硅酸盐熔体与碳酸岩熔体叠加结果. 该地幔与中国东部新生代时的主体地幔性质相似, 但岩石的矿物颗粒总体较细、岩石中透辉石的总体含量较高、地幔显交代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