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6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化语境和后现代氛围中,中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反思历史,审时度势、认清目标、坚定信念,为建设“文化多元化”中有影响力的“一元”——中国文化、文学的整体性特色而努力;但作为一种文化策略的“文化多元化”,其涵义暧昧、含混,充满歧义,一定程度上正影响着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晚近100多年的时间里,围绕着人与自然、个人与群体、道义与功利这三个基本的价值领域,经历了前现代价值系统的变革和现代价值观建构的曲折过程。今人返观此前150年价值观的变革史,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它渐次演进的轨迹。现代性的意义世界正在勘明。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学者正在深入讨论现代性给知识分子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在现代性危机状态下,反思批判性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这对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履行应有的职责,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和福柯对于现代技术问题的思考属于某种反思的现代性立场:无论前者对机械技术的本质的追问,还是后者对自我技术的谱系学分析,都没有简单地否定现代技术,而是揭示了现代技术的解蔽和遮蔽双重性。这样的立场告诉我们:面对现代技术的极度张扬,哲学应该坚持一种保守主义姿态,应该在更新的意义上恢复经验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梁实秋独特的戏剧思想就是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基础上,通过融汇西方的古典戏剧思想而形成。其戏剧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戏剧的本质:模仿;戏剧的核心:剧本;戏剧的作用:净化;戏剧的批评:判断这四个方面。这些思想中潜存着丰富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真正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现代文学 ,是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的。大量地区性的现代文学史料的整理出版 ,不仅为这种研究提供了可能 ,而且本身就包含着研究的眼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集中体现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总的说来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努力 ,仍未摆脱建构现代性大叙事的诱惑 ,其研究潜力因此受到了根本性的限制。将地域文化视角转化为对话性的解构力量 ,反思现代性大叙事对差异性的压抑 ,是激活其研究潜力的关键 ,目前已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  相似文献   
7.
传统·现代性·后现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性是多元、多样的,因而传统和现代性可以会通,中国的现代性也自有特色;当代西方哲学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围绕现代性与后现代的论争,对研究与实现中国的现代性有参考价值;要加强中国现代性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家陈映真以其坚定的统一立场著称于海峡两岸。他从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反省出发,他长期思考着台湾社会现代性问题,并自觉地将之作为论述国家统一的依据,从文化根源上驳斥分离主义。他的思考代表着台湾思想界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生活之外去寻求一种超然的美还是从生活当中去发掘实在的美,这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分水岭。将审美理想视为人生理想的候补,即把美视为存在于世俗生活之外的更高贵的东西,这种从与生活疏离甚至对立的角度来张扬所谓纯粹美的观念,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的固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如若还不加区别地一味褒扬这种传统士大夫的审美观,并美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反省的。  相似文献   
10.
世俗批判的现代性意义——试论柏杨杂文的思想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杨在内地的影响一直与80年代的反传统思潮联系在一起,成为反传统思想中最敏锐的观点和论据,也被这股思潮所符号化.但柏杨的文化批判并不具有我们惯常理解的明确的和强烈的政治意向,而更重要的在于国民性揭示,在于他立足于民间的立场,进行世俗的现代性建构.柏杨始终是站立在世俗社会的立场上来发言,他不是要驯化世俗社会,而是试图建构一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而现代性的民族国家应该是这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的合理延伸.他不是把世俗社会提升到精英社会的水准,他首先是要建构本真性的世俗社会,其次是要把精英社会拉到这个世俗社会的水准上.从他最经常讨论的主题(例如国民性批判、道德风习、平等正义),可以看出他的杂文的批判精神紧紧地贴近世俗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