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族”与“族群”这样的概念本来就像人类早期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分类一样 ,是把一个连续谱来作一种主观的切割 ,所以经常因认定者的基本立场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2.
在泰国 ,从 2 0世纪 6 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 ,同姓团体的一种类型———宗亲总会持续不断地产生。创立宗亲总会目的在于一是为华人的族群认同提供依据。二是宗亲总会所建的大宗祠是象征华人民族群体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建筑物。同姓团体其大宗祠的建设标志着泰国华人社会的文化复兴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宗族是我国农村最古老的组织,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对人类的繁衍、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新时期仍将继续发挥作用。近30年关于农村宗族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宗族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宗族的复兴、农村宗族变化、农村宗族功能等多个方面内容,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村宗族进行了探索,但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结论也存在争议,对待宗族的态度不客观,对农村宗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的学者居多。跳出传统静态思维,结合历史和农村的现实,用一种包容辩证的动态思维看待宗族,所得出的结论将会更为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尤其是1992年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开展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后,不仅证明三峡是人类的发祥地,而且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文章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主人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并对巴氏族部落的兴起、迁徙地作了粗浅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家族势力有所抬头,其主要表现为修族谱、建宗祠。家族在村治过程中,尤其是在政治录用、利益表达、决策及决策的施行等几个环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在农村的政治生活中起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主导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乃是现代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心之一。整体上来讲,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可区分为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汉人家庭家族制度、农民的心态、信仰与认同、回访等五大研究视角,形成了关于农民社会变化变迁的平衡论、新平衡论、盛衰循环论等几种理论解释。但由于长时期以来对农民文化的“落后”定位,导致对农民文化的无情肢解,相应,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学家也应站好自己的立场,以有效关注农民社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