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梁 《科技信息》2012,(1):254-254,231
介绍了济钢中厚板厂ACC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参数,对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改造后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矿井提升机平稳起降,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算法控制的环流变换器,目标是保证变换器电压输出波形为对称的正弦波.在具体的系统实现中,变换器主回路选择环流控制方式,采用高性能DSP作为模糊控制核心,通过加权平均判决的模糊决策算法对变换器主回路晶闸管的触发角进行调制,从而有效控制输出电压波形.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模糊控制的环流变换器的电压输出性能得到大幅改善,波形对称且非常接近正弦形,能够保证矿井提升机停位准确,减少冲击.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个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 TBCC)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气动方案,对其在整个飞行包线范围内典型工作点上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飞行包线范围内排气系统相应的推力系数、升力、俯仰力矩随飞行马赫数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显示,在整个飞行包线范围内,排气系统的轴向推力系数随着飞行马赫数先减小后增大,在跨声速飞行时降到最低 Ma=0.9,涡喷不加力时为0.562,加力时0.662),在设计点附近达到最大;升力和俯仰力矩性能在亚声速及跨声速飞行时较差,在超声速飞行时随着飞行马赫数增加逐渐好转。表明排气系统在跨声速飞行范围内工作时应采取措施以改善其性能。   相似文献   
4.
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多径干扰是影响定位精度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在分析研究现有多径抗干扰方法和小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提升小波变换(Adaptive Lift Wavelet Transform,ALWT)的多径抑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分析在时频域将待处理信号局部放大的特性,将待分析信号通过提升小波变换进行自适应多级分解,通过最小方差准则(Least Mean Square,LMS)自适应确定分解级数,在一定的阈值条件下将多径信号排除过滤掉,从而达到多径抑制的目的。Matlab7.0仿真实验中,与窄相关技术和传统小波变换方法(Traditional Wavelet Transform,TWT)相比,该方法通过多级小波级数分解,将多径信号进行局部时频域放大,选取合适阈值判别条件过滤多径信号,再通过小波逆变换还原直接信号,实验证明使用ALWT方法多径抑制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生物是有生命的生物体,换言之,生命与生物体不是一个东西。而现代科学对生命的定义更多是对生物体的定义,即把生命定义为生物,由此造成了对生命的本质研究不清楚。本研究发现,生命的本质不是生物体,而是以生物体为载体的生物电循环系统,生物电循环是生命的本质,也是生命与死亡界定的基础。根据生物电循环的层次,死亡分为三个层次即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整体死亡,即当整体生物电循环终止,生命就终结,这个时期可以起死回生;第二阶段是器官细胞死亡,即器官细胞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消失;第三阶段是分子死亡,即蛋白质的电荷被中和或消失,蛋白质就失去活性而死亡。随着生命生物电的发现,与结构相关的医学是生物医学,与生物电相关的医学才是生命医学,即生物电医学。  相似文献   
6.
JAC-1丙烯腈催化剂具有转化率低、两碳收率低、选择性高等特点.在丙烯腈生产中,相应提高反应器尾氧含量控制指标,对延长该催化剂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徐小方  张华 《科技资讯》2014,(10):214-215
直升机在进行RLO飞行时面临较高的风险威胁.本文对直升机RLO飞行安全进行了分析研究,定位了RLO飞行的主要风险,指出了风险的诱发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卫星和飞船的全程跟踪测控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监控卫星或飞船的地面测控站点的建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对不同的运行轨道的讨论,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神州七号飞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和验证,得出了实际数据基本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肯基亚克油田盐下石炭系油藏低压高产深井因地层压力保持度低导致停产的复产难题,分析了常规多级气举的下入深度技术受限原因,创新性的提出将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和气举技术结合应用于盐下油田井深超过4 000 m的采油井,效果良好,在国内外属首次使用,并获得了哈萨克斯坦国家专利(№1951 от 22,12,2016г)。理论上,连续油管下放越深,井底流压越低,较大的生产压差有利于地层出液可有效释放油井潜能,同时配合气举得到较好的排采效果。目前盐下注气管网压力到配气间114 atm,模拟计算得出连续油管悬挂深度>4 000 m,正好满足目的井层的排采需求,并通过连续油管入井试验得到了验证。此技术带压作业,不污染储层,同时解决了压井后产量恢复较难的问题,该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井底流压,排出了井底及近井地带高含水积液,清除了近井地带堵塞,单井复产后增油效果良好,并可持续安全生产。该技术获得现场成功应用,4口井累积增产原油42 627 t,有效改善了因地层压力低或是常规气举无法复产等原因导致的停产井。该技术的成功应用获得了良好增油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油价持续不振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提供了技术突破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