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树的种子休眠及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喜树种子的休眠与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种子成熟后有约4个月的休眠期.种子内部生物钟节律与所处环境的气候年变化节律相似,使种子处于周期性休眠状态.喜树种子的天然寿命约2年.大树和中树种子的天然更新能力优于小树和枯梢树.天然环境通过抑制已萌发种子的成苗和幼苗的生长发育而限制喜树利用种子进行自然更新,适当的人为干扰可大大促进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2.
南方鲇皮肤,唇瓣和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方法研究南方鲇皮肤、唇瓣和须的结构.结果表明,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似.唇瓣的前、后口腔面在覆盖物、表面凹陷、味蕾分布、腺细胞组成上有差异.须侧扁,由表皮、真皮、软骨、血管和神经组成.皮肤、唇瓣和须的分泌细胞主要有杯状细胞、棒状细胞、颗粒细胞和浆液细胞,以棒状细胞尤为丰富.味蕾和分泌细胞的大小、形态、分布频率、存在部位不同.皮肤上还具丰富的侧线孔、小窝器官、Merkels感觉器官等.探讨了皮肤、唇瓣和须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冬艳  Yu  Fang  Bai  Fengwu  An  Lijia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6,12(4):446-448
The effects of initial sucrose concentration, nitrate to ammonium ratio, total N concentration and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in medium on cell growth and isocamptothecin A and B synthesis by suspension call culture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 were investigated in 250 mL shake flasks. 30 g L^-1 sucrose concentration was beneficial to secondary metabolites synthesis. The cell growth and metabolites synthesis were also affected by the ratio of NO3^-/NH4^+ , and nitrate was tavourable for cell growth. The maximum dry weight was achieved when nitrate was used as the sole N souree. The effect of total initial N on the cell cultures was also investigated with NO3^-/NH4^+ ratio of 1 : 2. The final dry cell weight was similar throughout culture period and 50 mM initial N was favourable for secondary metabolite synthesis. 50 mM initial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facilitated both cell growth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synthesis.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照对喜树细胞培养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sne.)幼嫩叶片为材料,在附加0.5mg/L 2,4-D、1.0mg/L NAA和0.5mg/L KT的B5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用5种不同光质处理(黑暗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生长有不同效应,绿光对愈伤组织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蓝光则有抑制作用;在光照和黑暗两种培养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的活性变化均出现两个峰值;同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酸性蛋白质组分、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均有明显的变化,与愈伤组织生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海海菜花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产于我国云南省的通海海菜花 (Otteliaacuminatavar.tonhaiensish .Li)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 2n =2x =2 2 =1 8m 2sm 2st) .属“2B”型 ,与海菜花属 (Ottelia)的核型非常相近 ,这为进一步研究水鳖科海菜花属的系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种从喜树嫩叶中喜树碱的高相液相测定提取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150×3.9 mm,5μm)高效液相色谱.乙腈∶水=35∶65(V/V)为流动相,1.0 mL/min的流速,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以不同浓度的甲醇提取法与不同浓度的碱法作对比,结论:以80%甲醇为溶剂于50℃下超声提取1 h为最佳提取法.  相似文献   
7.
喜树碱是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的一种次生代谢物,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喜树体内的合成和积累受遗传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笔者在人工气候室中研究了温度对当年生喜树苗生长及叶片喜树碱合成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种昼/夜(白天6:00至18:00,夜间18:00至次日6:00)温度处理,分别为30 ℃/25℃(T1)、35 ℃/30 ℃(T2)和40 ℃/35 ℃(T3)。结果表明:T3温度条件下,喜树有最高的生物量,T2处理有利于喜树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而T3处理则有利于喜树根和茎的生物量积累。T2处理促进了喜树叶片内可溶性糖的积累,降低了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而T1和T3处理则提高了叶片色氨酸脱羧酶(TDC)的活性; T2处理下喜树碱含量和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最高。试验期间喜树碱含量(产量)的变化趋势与TDC活性的变化不一致。综合认为,适宜的温度条件(T2)有利于喜树体内喜树碱的生物合成与积累,喜树碱在喜树体内的生物合成和积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喜树各器官喜树碱(CPT)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T在冬季根皮中含量最高,进入春季CPT含量下降;而果实中CPT含量逐渐上升;嫩叶中含量较高,随着叶片的成熟CPT含量逐渐降低;茎皮CPT含量变化不大,主要起输送物质的功能;说明CPT的积累趋向于植物幼嫩和生长旺盛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同时测定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 C18分析柱(250 mm×4.6 mm BP,5.0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6 nm,梯度洗脱程序为:在前6 min流动相甲醇-水的体积比由40%线性增加至50%,并保持恒定2 min,在随后的32 min甲醇-水的体积比线性增至70%,在40 min时停止该程序.喜树碱在低、中、高3个量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6%,100.3%,99.97%。10-羟基喜树碱在低、中、高3个量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7%,99.88%,100.4%。对不同季节的喜树嫩叶和成熟叶进行了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