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沙质地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的生长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立地类型与林分生长关系十分密切,泥炭性风积沙土最适宜这3个树种生长,水化性风积沙土和不均一性风积沙土相对不利于这3个树种生长。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在沿海沙质地的生长表现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各有优劣,林木生长速度表现为厚荚相思最快,木麻黄次之,湿地松较慢;抗强风能力则是湿地松最好,木麻黄次之,厚荚相思较弱;海岸前沿耐潮湿海风能力表现为木麻黄最好,厚荚相思次之,湿地松较差。木麻黄目前仍然是沿海防护林海岸前沿不可替代的造林树种,湿地松抗风能力最强,而厚荚相思最能适应沿海沙质地干旱瘠薄的恶劣立地条件且生长迅速,对土壤改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南海海底特征、资源区位与疆界断续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南海海底的成因与地形特征 ,并通过建立和分析南海海底数字地形模型 ,将南海的海底分为中央的深海盆地、两侧的阶梯状大陆坡、以及周边亚洲大陆延伸的大陆架 3个地貌单元 .再据 194 7年“南海诸岛位置图”精确计算出二战后依据波茨坦公告为国际认可的断续线疆界的经纬度坐标 ,阐述了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历史延续性 .最后 ,论述了南海区位与资源的优势 ,论证了其海域具体位置与巨大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东山湾、湄洲湾、罗源湾海岸植物分别有223、210、211属.三个港湾植物区系中,热带及亚热带成份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热带海岸植物露兜树(Pandanustectorius)、草海桐(Scaevolasericea)的分布北缘在闽南一带;温带成份较少,反映了海岸带典型生境中的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4.
夏季苏北沿岸流对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于长江冲放展机制的研究。考虑实际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丈犀离散化控制方程组,采用ADI计算方法数值求解。数值试验结果首次表明,在夏季长江口水位向外倾斜,冲淡水穿越等水位线运动,远离长江口水位倾向东北,冲淡水沿水位坡面运动,同时再现了伸向东北的冲淡水舌和东海陆架上的环流结构。夏季苏北沿岸流作为长江口北部海区的一股势力,阻  相似文献   
5.
6.
7.
浙江近海虾类资源量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86~1989年,对浙江近海(26°30'~31°30'N、125°E以西)拖虾调查资料,根据虾类的分布特点计算了标准拖网船数据,用密度法评估了主要虾类和总体的资源量和可捕量。其结果为:20~90米水涂海域的现存资源量为100.4千吨,可捕量为80.3千吨,其中哈氏仿对虾和鹰爪虾的数量最大。为合理利用和管理东海区浙江近海的虾类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9.
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的物质来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的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和孢粉以及沉积结构、构造的分析研究,并与苏北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古长江水下三角洲、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以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物的对比分析,指出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的沉积物主要是晚更新世冰期古长江入海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大型土柱脱盐实验以及淋洗前后土壤盐分、离子组成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的动态规律 ,提出了淋洗定额的参考数值 ,并对脱盐效果进行了检验与评价。结果表明 :随灌水量的增加 ,土壤上层脱盐迅速 ,中、下层在盐峰过后才能进行脱盐阶段 ,盐峰的形成、下移与消失过程体现了土壤盐分自上而下逐层传递的动态特征 ;土层越深 ,盐峰下移速度越慢 ,持续期越长 ,脱盐难度则越大 ;阳离子易于溶脱的顺序是Mg2 +>Na+>Ca2 +>K+,阴离子为Cl- >SO2 - 4 >HCO- 3 ,HCO- 3 含量未减 ,反增加了 1 1 1 .8%~ 1 42 .7% ,pH升高 ,土壤肥力水平有所下降。因此 ,脱盐后的土壤培肥、土性改良及抑盐改碱等配套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