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20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增刚 《科技信息》2007,(14):10-11
高等学校现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但目前人事制度中主要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高校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创新,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努力营造适合高校建设目标、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徐琦 《科技信息》2007,(16):15-16
新一轮军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际安全问题受到严峻挑战。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为了本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迎合时代的需要,创新发展本国的军事力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作重新思考,提出新的任务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知识失业的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性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的增加。2003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200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260万人,据预测,2005年将达320万人。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难于找到工作,处于失业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1999年10月,教育部有关部门公布了44所直属高校1999年本专科生一次就业率情况,  相似文献   
5.
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民族最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教育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目标所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契机;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实施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与高素质人才之间的关联性,阐述了在网络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以及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现代管理知识,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从多方面论述了科学管理高校图书馆离不开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综合实验教学的内容、实施的方式、条件,以及综合性大实验和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模式。实践证明开设综合性实验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破解“企”字,有一个精当的说法:“有人则企,无人则止。”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成功的企业,必然是能不断聚集和持续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企业。培育人才的结果,就企业而言,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就员工而言,是工作生活质量和人生满意程度的提高。面对建筑安装企业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坚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信息化的鲜明标志是组建数字化部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改革的总思想是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章春华 《今日科技》2007,(11):23-2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没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支撑,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既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