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镜秘府论》东卷“二十九种对”及唐诗创作的偶合形式典型体现着《周易》“错综”思维的三种类型。一是《秘府论》中“对”的装饰感体现出《周易》阴阳交错的骈俪美感;二是《秘府论》中“对”的空间感展示着《周易》无往不复的回旋观念;三是《秘府论》中“对”的自然感呈现出《周易》虚实互补的意境构成。诗歌的音韵、句法、结构、形式变迁诸多方面均有《周易》“错综”思维的痕迹,值得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历代文学批评家都曾注意到《春秋》“石五六鹢”之句对我国古典诗文产生的深远影响,但是却忽略了它最为重要的影响其实是基于两种不同读法而形成的。一种是由《春秋穀梁传》而衍生的解读,强调“石五六鹢”的语法性修辞功能,即修辞史上的“交蹉语次”,这使古典诗文在句法安排上出现新变;一种是由《春秋公羊传》而衍生的解读,强调“石五六鹢”语义形成的时间线性发展顺序,这开启了古典诗文“感官优先”法则的先河。两种读法的诗艺意味在唐宋时被广泛发掘出来,从两方面影响诗文艺术技巧,都具有积极的文学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