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环境变迁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结合现代水文、河流、地貌、沉积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环境变迁问题提出以下观点:1)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先奏为古屠申泽,其湖面远大于西汉至北魏时的屠中泽;2)西汉至北魏时屠中泽向北萎缩,湖面减为原来的44%,西汉所置窳浑,临戎、三封3县即位于河湖之滨的绿洲之上;3)黄河干流中滩~协成段受科里奥利力作用的影响,右岸冲刷较多,是该区黄河多次改道东移的惟一原因.黄河迳流是古屠申泽得以存在的惟一水源,故黄河改道是该湖不断萎缩终于干涸的根本原因;4)屠中泽干涸后湖盆受西北强烈干燥气流及沙漠流沙的侵袭,迅速沙漠化.小片绿洲亦因弃耕、缺乏植物覆盖而沙化、消亡;5)沙漠中湖泊对改善滨湖生态环境的作用显著,但其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也十分巨大,对于极为缺水的黄河流域而言,维持湖泊的存在并不一定合算.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气藏在成藏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特点是气水过渡带发生过迁移. 应用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 结合该盆地沉积-构造史及古地温史, 推算出该气藏在不同时期气水过渡带中包裹体的形成时间, 并在此基础上, 绘制出气水界面迁移的等时线图. 结果表明: 该气藏最早于165 Ma左右(晚侏罗世) 在延安一带聚集成藏, 并由南向北逐渐扩大与推移, 在129 Ma左右基本成型. 在晚白垩世由于盆地整体抬升, 气源补给不足, 气藏气水过渡带向南退缩至现今气水过渡带位置.  相似文献   
3.
自然生态的分界 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过渡带,即川西边缘邛崃山脉南段余脉的中山丘陵,再往西行就是位于青藏高原第一道屏障夹金山脉上的二郎山,在东西距离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海拔从近500米陡升至3000—5000米,构成了我国地理格局中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山西省的数学居处,自然空间居处,经济空间居处以及政治空间居处分析了山西省地理位置的特点——过渡性。并探讨了这种过渡性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对山西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指出山西历史上曾是气国经济比较发达省份是与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分不开的,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地理位置对山西现代经济建设的作用,指出山西地处我国东西二大经济带结合部的最短通道。这对山西经济建设是有利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西部地区建设的开拓,山西省可能建成我国开发大西北的基地。故山西应不失时机的调整本身工业结构,完善其交通体系,以适应这一战略转移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般情况下原始油藏油水过渡带的规模和开发价值并不大,随着油藏整体开发难度增大,油水过渡带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从油水过渡带的形成机理入手,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包括流体性质、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倾角、水动力学条件因素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剩余油的影响。通过对比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内外剩余油饱和度变化率,认识了其潜力规模,制定了挖潜对策,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城乡过渡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过渡带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机理。结合27篇参考文献,对近年来学术界针对城乡过渡带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和评价,以便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城乡过渡带的演化发展规律,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露头层序地层原理和方法,考虑层序关键界面、体系域特征、层序区域追踪对比性,对江南过渡带周边(石台—黟县一带)江南地层分区、江南过渡地层分区及下扬子地层分区奥陶系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江南过渡带周边奥陶系可识别出2个完整二级层序(SS1、SS2)与1个二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SS3-LST)和11个三级层序(OSQ1~OSQ11),平均每个三级层序约为4.05 Ma,反映了研究区奥陶纪具有11次相对较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三级层序发育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 tract,HST),有时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 tract,LST),局部凝缩段(condensed section,CS)难以识别;二级层序能进行较好的区域对比,三级层序不能完全对比;研究区北西高南东低,海水向北西方向持续海侵;北西侧灰质成分较高,水体相对较浅,而南东侧泥质成分较高,水体较深,在中间的江南过渡带,主体为斜坡相沉积,局部发育重力流沉积,其成因可能与江南断裂为同沉积断裂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山西省的数学居处.自然空间居处.经济空间居处以及政治空间居处分析了山西省地理位置的特点——过渡性.并探讨了这种过渡性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对山西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指出山西历史上曾是气国经济比较发达省份是与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分不开的.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地理位置对山西现代经济建设的作用.指出山西地处我国东西二大经济带结合部的最短通道.这对山西经济建设是有利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西部地区建设的开拓.山西省可能建成我国开发大西北的基地.故山西应不失时机的调整本身工业结构.完善其交通体系.以适应这一战略转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USArray的远震记录资料, 对1万多条地震记录的SS前驱波进行共反射点叠加分析(叠加范围是半径为5°的球冠), 得到纳斯卡板块南部及南美板块西部(120°W—60°W, 30°S—5°N)上地幔间断面的起伏形态。由于数据很好地覆盖了研究区域, 叠加范围更小, 因此比以往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在Galapagos, Easter和 San Felix这3个热点下方观测到的间断面起伏形态符合地幔深部存在高温异常的假设。还观测到: 在东太平洋洋隆南段下方, 410 km间断面深度增加; 在俯冲带下方, 410 km和 660 km间断面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白林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5012-5016
萨尔图油田北一区东部过渡带由于油层发育差、原油重质成分高,流动性差,导致吸水状况差、生产能力低,经常出现水井间歇注水和油井卡泵现象,管理难度和开采难度大。因此急需采用新技术改善开发效果。通过研究该区油藏地质特征,结合油井生产实际,制定微生物吞吐试验选井原则。根据此原则,选取10口采油井进行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现场主要调整营养液的浓度,观察浓度与原油增产幅度之间的规律。根据不同油井油质的蜡胶含量不同,调整菌种的配伍比例,以达到最佳的增液效果。针对小热洗油井的高含蜡情况采取降低蜡胶质含量措施,达到降低电机负荷的作用。改变前置液的配方进行微生物增油效果比较,得出前置液的最佳方案。观察微生物对螺杆泵井的解堵效果和规律。历经半年的试验,初步取得一些试验效果和对改善北东过开发效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