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1]山水画发展至元代,一转宋画之写实画风为抒情写意之韵致,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山水画作品,创中国文人画之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至深!沈周--这个明代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昊门画派开启者,一生师法元四家,融四家之长为一炉,并在此基础上自立法度,为吴门画派乃及后世画家开辟了一条文人画发展的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试论秦汉之际的思想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秦汉之际思想学术的特色,联系时代背景、对当时有代表性几位学者及其思想进行分析,指出这一时期思想学术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汇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相似文献   
4.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的总体规划设计立足于山海环境资源和生态自然条件,采用强调簇群式生长的建筑布局模式,并融合南欧和华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目的是创造富有独特魅力和风格的国际化校园.以书院式的发展格局作为组团的核心模式,既是对现代校园可持续发展规划理念的呼应,也是对澳门大学人文精神传统的尊重.群体设计融合了岭南建筑与南欧建筑的特色,提炼了"廊、骑楼、古典风格、园林环境、灰空间"等几大空间组织元素,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予以灵活搭配使用,创造出与规划理念共生的建筑群体环境.  相似文献   
5.
《尘埃落定》描述了多重化的传递与融汇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叙述超越了单一的化体系,将多重背景上的化观念进行整和,形成了一种多元的、充满现代精神的化视野。“我”成为多重化融汇的人格化、具象化体现。外来化对社会的冲击表现为传统社会内部的多重脱序。脱序到寻找平衡的过程就是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道家德育视阈中始终彰显着人的主题,洋溢着人本性精神;其间道家德育方法人本性根源于其"重人贵生"、"重生轻物"的自然主义人性论,融汇于诸方法之中,其基本表征是自然无为,从根本上体现了道家思想论域中"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对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创新性地提出“科教融汇”,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随着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合作组织的建设,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办学格局已现,迫切需要一套理论框架来指导实践。基于此,在共生理论指导下,建构职业教育领域“科—教—产”共同体,探究“科—教—产”融合共生的动力机制与组织模式,以期提高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共生活动效能,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相似文献   
8.
侯小坤 《河南科技》2007,(17):33-34
一、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涉及知识宽泛,学生学习困难.审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并与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相互渗透,它融汇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计算机、企业管理、应用文写作以及审计知识专业技术与方法等知识.要想学好审计学和搞好审计工作,必须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做铺垫.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演变,无论是按照历史阶段划分还是从范式转换角度探讨,都不能很好地理清百余年来公共行政学演变过程及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之间的关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我们认为公共行政百余年来始终贯彻着公共意志这一条主线,呈现出从学科的提出与形成到丰富与发展,直到今天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即使按照库恩的范式理论来分析,公共管理学实质上仍是公共行政学的延伸,即融汇了公共管理范式理论的公共行政学并非是自身的结束,而是其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人画主要艺术审美特征由诸多因素组成,其中对墨的运用是外在的载体表现形式,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解决视觉表现中的层次关系是中国文人画家历来追求的法则,这种法则通过单色的墨来进行视觉传递是有着文化渊源的。文人画的这种素色审美特质多受中国主流文化的内涵影响。通过墨分五色的审美取向的表征可以看出,对文人画审美取向的产生主要是由中国文化脉络中的儒家、道家和释家对艺术的审美观一家或者各家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