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9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4例采用降纤酶治疗脑梗塞,对照组58例采用5%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脑梗塞,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治疗前后患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治疗组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急性期胰岛素与血糖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58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100例非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24h内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值、空腹血糖值,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两组的胰岛素值、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胰岛素水平、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塞急性期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60例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发病48h内开始应用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静脉滴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用葛根素,两组均给予甘露醇、维生素等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的变化.结果 葛根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血流变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60例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发病48h内开始应用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静脉滴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用葛根素,两组均给予甘露醇、维生素等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葛根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血流变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的常规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和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DWI扫描,均可发现梗塞灶,病灶检出率为100%,而15例发病在6h以内的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常规MR扫描T2WI上只有1例有轻微改变,而DWI均可显影;在35例发病在6~24h以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T2WI上可逐渐显示病灶,但DWI显影更为清晰,显示病灶的范围也大于T2WI上的病灶.结论:DWI对诊断急性脑缺血十分敏感,能对急性脑缺血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并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39例颅脑外伤后脑梗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防的临床经验.结果出院时按GOS评价,良好30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对颅脑外伤合并脑梗塞应早期诊断,积极预防,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减少和减轻脑梗塞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比较1D与2D1HMRS在显示脑中主要代谢物的差别及取相对浓度分析脑梗塞病灶内代谢物变化,为进一步选择优化序列及1HMRSI用于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共35例分病例组和健康自愿者.健康自愿者正常基底节共采集1DMRS19个,2DMRSI76个.每例1HMRSI采集NAA、Cr、Cho、Lac4个主要代谢物波谱图.患者共采集2DMRSI64个.结果发现1D与2DMRSI中NAA、Cr、Cho、GLx、Lac、INS的半高宽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脑梗死病人中NAA明显降低而Lac升高(P<0.05).在脑梗塞病灶内100%发现Lac.发现在脑梗死1HMRS的研究中1D、2D均适合于显示各主要代谢物(NAA和Lac),2DMRSI可直观显示复杂的代谢物空间分布,1DMRS则采集时间短.在脑梗死灶内NAA明显降低而Lac升高是其主要变化特点.乳酸是脑缺血或脑梗塞早期敏感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脑干,直径约2—15mm的缺血性梗塞。梗塞灶呈圆形或卵圆形,多发于基底节和内囊区,因为这些部位供血动脉大多远离动脉主干,行走弯曲,易要缺血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13例,糖尿病病史者4例,发作者曾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3例。1.2、临床表现根据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分以下几种类型:1.2.1、纯感觉障碍型。表现为一侧面部及肢体麻木,但无肢体力弱、偏盲、失语等症状。肢体麻木呈持…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requency and significance of ApoE gene polymorphism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gene sequenc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ApoE gene were used to analyze 3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I and 35 controls. Results: The frequencies of ApoE gen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465C/G, 462C/G and 451delC in the AC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revalence of polymorphism 486G/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CI group (P=0.011). Conclusions: 465C/G,462C/G and 451delC polymorphism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CI.486GT allele might have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C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塞临床特点.方法对大同市三医院102例无症状脑梗塞患者与98例有症状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卒中家族史、嗜好烟酒等多项因素以及血液流变、血脂、血糖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梗塞灶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病变部位直接影响脑梗塞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转归.结论高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SCI和有症状脑梗塞共同的易发因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直接参与动脉血管病变.大多数SCI患者梗塞灶位于皮层下白质,很少累及运动通路,故临床症状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