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亲合超滤HPLC/ESI-MS快速筛选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远江  张虹  陈耀祖 《科学通报》2002,47(17):1305-1308
建立了一种生物亲合超滤新方法,以解决抗癌活性物质的快速筛选问题。生物亲合超滤法的设计是拓计扑异构酶Ⅱ(TOPOⅡ)作为靶酶,对蒽环类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阿霉素和柔红霉素进行筛选,并以调血指药物普伐他汀作为对照,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对筛选出的物质进行快速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红霉素发酵生产后期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US-50L(A)生物反应器对红霉素发酵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在后期按优化方案向发酵液中补入混合物X,可使最终发酵液的生物效价和红霉素A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由对照样品的6089u/mL、81.16%提高至条件样品的8316u/mL、89.78%.同时,通过多尺度参数分析,阐明了红霉素发酵生产后期优化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红霉素发酵的动力学行为,根据所归纳出的动力学方程,调整发酵过程中的补料策略,得出了比较优化的工艺和工程参数,如发酵液的C/N(碳源/氮源)比、氧摄取速度(OUR)等。根据此动力学模型,调整的优化发酵工艺使得菌体代谢周期缩短了13%,而红霉素发酵水平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2009年在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该院)住院的早产儿胃食管反流45例,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各15例。甲组采用口服吗叮啉混悬液治疗,乙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丙组采用十二指肠管管饲+吗叮啉治疗。比较3种方案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结果丙组的疗效最好,甲组与乙组的疗效相似。结论:十二指肠管管饲+吗叮啉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UASB反应器处理红霉素废水试验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进水中COD浓度和对厌氧污泥有效的培养驯化,红霉素生产废水可以被有效处理,进水COD为6700-7500mg/L,出水COD为820-1000mg/L,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25h,容积负荷达到3-4.5kgCOD/(m3.d),COD去除率达到88%.  相似文献   
6.
张霞霞 《甘肃科技》2022,(23):121-123
探讨分析红霉素、阿奇霉素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式。笔者选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医院诊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此次探究的样本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将其分配为探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探究组选择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25例患儿选择阿奇霉素进行单一治疗。治疗完成后,将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痊愈时间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设定研究疗程结束后,经统计比对数据发现,探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效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痊愈时间方面,探究组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再辅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临床症状缓解见效快,痊愈时间短,不仅提升了治疗质量,而且更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去甲柔红霉素电离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研究了抗癌药物-去甲柔红霉素的电离常数。配制了一系列pH值的去甲柔红霉素溶液并在去甲柔红霉素的特征波长485nm处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的变化求得去甲柔红霉素的pHa值。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9.
红霉素(EM)、阿奇霉素(AM)和琥乙红霉素(EEM)与稀H2SO4作用生成棕色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均在482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在1.36×104~1.76×104L.mol-1.cm-1之间,不同体系的线性范围从0~22.0至0~34.5 mg/L.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遵从比耳定律,由此建立了快速测定其含量的分光光度法,并探讨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主要分析化学性质、方法的精密度和可靠性.该法用于市售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探讨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情况。方法:按NCCLS推荐的KB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用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结果: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其中D-试验阳性15株;69株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其中D-试验阳性28株。结论: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应使用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