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6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瓜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建萍 《甘肃科技》2005,21(7):181-182,204
本文从采后甜瓜果实的物质变化规律入手,分析了影响甜瓜耐贮运性的因素.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所采用的各种贮藏保鲜技术,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在甜瓜贮藏保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新球虫灵,喹乙醇,免健宝Ⅰ号,Ⅱ号配套复合饲料添加剂进行的幼兔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免健宝Ⅰ、Ⅱ号配套复合饲料添加剂联合效果为最佳,其它依次为单用兔健宝Ⅱ号、兔健宝Ⅰ号、喹乙醇,新球虫灵。而且兔健宝Ⅰ、Ⅱ号配套复合饲料添加剂有易混匀,简化配合饲料工序、节省饲料及增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采后河套蜜瓜(Cucmismelocv.Hetao)软化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后河套蜜瓜贮存中,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含量均发生跃变,并都在采后6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6.6mgCo2.kg^-1,h^-1和18.55nmol.ml^-1。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甜瓜制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讨论,从土地选择、播种地的要求、播种时间及方法、田间管理、杂交制种技术、种子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甜瓜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2002~2004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3月下旬营巢.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6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90%.巢内育雏期12天.巢外育幼期约10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4.41只/km^2.  相似文献   
6.
灭幼脲对云斑天牛的不育作用及核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用灭幼脲处理的补充营养寄主植物饲养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Hope)成虫,对子代卵的孵化有明显抑制作用,生化分析表明:灭幼脲可以促进雌虫卵巢组织DNA,RNA及一日龄卵DNA的合成;对一日龄卵内RNA含量影响不显著,对发育末期胚胎的DNA,RNA有明显抑制作用。结合灭幼脲在世代间垂直传递途径,讨论了灭幼脲对云斑天牛成虫不育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甜瓜花期和座果期不同抗感枯萎病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在二个时期甜瓜POD同工酶在酶带数目、相对活性上存在明显差异,POD同工酶与品种抗病性相关,通过成株期POD同工酶分析为抗病新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用花后35 ̄60d的巨峰、里扎马特和无核白葡萄,取其幼胚接种于不同激素水平M S培养基上,进行胚培养,以研究接种时间及处理方法对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花后60d的里扎玛特和巨峰的幼胚进行胚培养,其发芽率和成苗率显著高于层积处理后催芽播种的种子的发芽率与出苗率.低温和横切处理能有效地促进葡萄幼胚的萌发.花后60d的巨峰和里扎马特的发育率和成苗率最高;花后60d的无核白的幼胚发育率最高,花后50d的幼胚成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目前稻瘟病不同的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幼胚进行处理,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对水稻幼胚的愈伤的诱导和分化的有明显的抑制效应。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水稻胚性愈伤获得率和分化能力显著降低。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毒素对幼胚的筛选取效果较好,可以获得较多的胚性愈伤和较多的分化苗。培养基中毒素的浓度处理以30%效果好。水稻幼胚的抗性筛选过程中胚性愈伤获得和分化苗数较高,是很好的培养材料;而且不同的水稻品种产生的耐性不同,并可以同时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0.
甜瓜枯萎病原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植株体内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于福州永泰采集甜瓜枯萎病病株,病原菌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在甜瓜健株、病株体内均有分布.菌量分布依次为根茎部含量最大,茎蔓中部次之,茎蔓顶部最少.不同发病级别植株体内的平均含菌量测定结果表明:发病级别为2级的植株体内的菌量最大,为10.75×104cfu/g鲜质量,其次为发病级别为3级和1级的植株,含菌量分别为8.90×104cfu/g鲜质量和8.63×104cfu/g鲜质量;健株中的含菌量最少,仅为0.08×104cfu/g鲜质量.该尖孢镰刀菌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1℃,pH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