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6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GIS的中国松树萎蔫病发生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材线虫在中国被认为是最具有破坏性和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种之一.松材线虫潜在的区域扩散不论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损失的角度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服务功能和美学价值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存在很多的松材线虫容易感染的寄主植物,其中日本黑松和马尾松已经被证明是最容易感染的树种.媒介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病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媒介昆虫.这种天牛主要分布在河北及河北南部的大部分省份,其大范围存在使松材线虫病在中国更大区域的传播和扩散成为可能.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和积温都适合松树萎蔫病病原线虫和媒介昆虫的大面积发生.利用GIS对传媒昆虫、寄主树木、病原线虫以及气候等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得出松材线虫病在中国有着极大扩散和传播可能,其中广东部分地区、广西和福建部分地区为松树萎蔫病理论上发生最为严重的区域;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河南和山东部分地区为松树萎蔫病理论上发生的适宜区.科学的预防和严格的地区间检疫等措施对目前防止松材线虫更大范围内传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连续3年调查发生慢性枯萎病不同发病程度的毛竹,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表明,毛竹慢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粘帚霉(Gliocladiumsp.)。该菌初生分生孢子梗轮枝状,长96~128μm,顶端轮生4~5个细瓶形小梗,轮生小梗长约19.2~24μm;次生分生孢子梗青霉状,长64~128μm,瓶梗大小(4.0~4.8)μm×(6.4~9.6)μm;分生孢子大小(2.4~6.2)μm×(1.9~3.2)μm。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认识家蚕微粒子病在生产中的流行规律,提高防微工作的科学性,利用微生态学方法对家蚕微粒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蚕体血液内子NosemaBombycis种群数量的动态分析,认识了NosemaBombycis孢子在蚕体血液内的增殖规律,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以及预测预报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指导生产实践,找出最优的防治方案及措施,力争把该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5.
昆虫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昆虫病原真菌的进展。其内容包括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等技术进行菌株遗传改良和利用酶谱分析、分子遗传学等技术研究其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6.
毛盛勣  顾红雅  瞿礼嘉  陈章良 《科学通报》2003,48(11):1169-1175
利用细菌编码RNase的barnase 基因及其特异抑制剂编码基因barstar构成的双元组分系统, 把本实验室构建的具有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诱导活性的嵌合启动子与barnase基因融合, 再与由CaMV 35S启动子驱动的barstar的构件融合,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WBNBS和pPBNBS, 转化水稻, 并对转基因水稻进行了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检测. 结果表明, 接种稻瘟菌后, 转基因水稻植株中barnase基因受诱导表达; 在稻瘟菌侵染诱导下, barnase的表达超过barstar的抑制, 导致转基因水稻叶片出现类似过敏感应, 表现出对稻瘟病的抗性; 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这些结果说明, 通过该双元组分系统策略获得的转基因水稻具有明显的抗致病性真菌和一定程度的抗细菌危害的较广谱抗性.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病毒病原的发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由于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其养殖业迅速发展,产量直线上升.但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鳖的疾病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养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虽然已观察到了穿孔病(也称疖疮病、空穴病)、红脖子病(也称红斑病)、腐皮病、水泡病、白斑病、白点病、水霉病等病症,但由于病原研究的滞后状况,一病多症、一症多病原的情况迄今尚无法正确判断,造成防治工作的被动.特别是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病,往往是多病并发,很难治愈,经济损失十分严重.最近,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就遇到了多症并发、暴发流行的情况.我们采集了表现有典型症状、濒于死亡的病鳖样品,进行了病毒病原的分离,结合电镜观察、病毒结构多肽分析,以及对多种培养细胞的感染性测定等多方面研究,初步查明引起鳖病发生的病毒性病原.这一发现不但揭示了鳖病暴发性流行难以根治的病因和病原,也为从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探讨致病机理、研究防病治病措施找到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乳房炎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浸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乳房炎是对奶牛场危害最大、投入药费最多、防治最难的疾病,被列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需要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根据乳汁的性状变化才能检测  相似文献   
9.
γ(伽玛)射线的应用,是原子能和平利用的一个组成部分。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次年即发现X射线对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于是人们很快就利用射线来杀死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昆虫,进行食品加工储藏的研究。γ射线和X射线本质上是空间运动着的光子,与光和电磁波完全一样,都是电磁辐射。从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用射线对汉堡包辐照处理的研究开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趋于成熟,形成了一门新兴产业——辐照加工业。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在工农业、医疗卫生和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山东链霉菌产抗真菌物质的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产广谱抗真菌物质山东链霉菌(Streptomyces shandongensissp.nov),该菌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研究了温度及pH变化、UV照射对该菌发酵液中抗菌物质的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pH纸层析等多种层析技术研究了该抗菌物质的水溶性、离子特性等一些理化性质,为这一农用抗生素的进一步纯化和结构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