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等学校污水再生利用的可行性。方法以陕西某高校为例,采用类比分析法和效益分析方法。结果某高校除去部分较难处理污水,如冲厕所产生污水、厨房污水等,可用污水为2 528 m3/d,占总污水量的67%,经处理后得到可用水约2 000 m3/d,完全满足该校区1 658 m3/d杂用水量的预算。该校区如果实施污水再生利用,每年可以节省绿化、洗车等杂水费用约52.2万元,20年收益为1 044万元。其污水再生处理工艺适合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结论在高等学校实施污水再生利用是必要的,而且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选取佛山代表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等绿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系统中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各类绿地系统均具有减少噪声、降低温度、吸收CO2、增加湿度、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环境等功能,并从环境效益的角度,提出了适当的栽种密度、常绿阔叶植物有利于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环境效益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能源效率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给出电网能源效率评估指标,即标准煤耗率、输电线路损耗率、环境效益、单位投资成本、单位度电成本、机组利用小时数及社会效益七个指标,考虑电网的综合线损率、机组运行曲线和环境效益等因素对综合能源效率的影响,提出考虑新能源的电网能源效率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泰州大桥北塔,北锚施工营地为对象,从粉尘、SO2排放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分析了太阳能利用对比于普通燃煤锅炉对环境的影响,发现太阳能利用能明显地改善营地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纵横》2007,(6):11-16
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希望以此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全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农田林网具有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农田林网吸收有害气体、滞尘、灭菌,减弱噪声方面进行了监测,以说明一定区域内农田林网的环境效益与功能。结果证明,农田林网的环境效益显著,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布袋除尘器检漏仪是根据“朗伯-比尔”定理设计的。它解决了国内除尘及环境实时检测和控制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谷壳代煤技术近年来曾有人研究和应用,但大多数研究人员分析过于乐观。本文通过对谷壳代煤技术研究,并对其进行技术改进,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价,证实谷壳代煤技术可行,并具有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主城区存在着的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重庆市开展了煤改气工程.通过对比燃煤锅炉改烧油和用电,指出煤改气是改善重庆市主城区现有污染状况的最好选择,并提出煤改气的目标.同时,在煤改气的规模和范围进行了调查分类的基础上,对煤改气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作出了分析,并重点围绕煤改气实施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煤改气工程的实施,不仅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大大削减了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主城区的大气污染得到有效缓解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