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wo parallel loess-soil sequences from Xuancheng and Fanchang in southern Anhui Provinces are dated using geomagnetic and luminescence methods.The Brunhes/Matuyama(B/M) reversal boundary is recognized with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o-calles Vermiculated Red Soil (VRS) in the Xuancheng section while the entire Fanchang sequence is of Brunhes age.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recent VRS in southern China,a stratigraphic marker and an indication of extremely warm-humid conditions,was formed dur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chronologically correlative with the S4 and S5 soil units in northern China.Microscopic and sedimentologic in 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eolian deposition started in this region at about 0.85 MaBp,roughly synchronous with the well-known Mid-Pleistocene climate change of global significance.The strengthening of both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 circulations and the consequent river hydrological changes at that time would have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ustained eolian deposition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0.85 MaBP.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在高斯色燥声驱动下的布郎粒子在一维Co-sne势场中的运动,得到了一组在不同噪声强度、相关时间、阻尼系数和外力作用下速度和坐标空间中的概率密度分布的数据,同时也研究了均方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平均速度和外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河山陕峡谷保德-克虎段高阶地砾石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外考察发现山西黑峪口地区存在七级阶地序列,其中上覆红粘土的T6、T7阶地为晚第三纪阶地.对该区阶地上砾石的岩性和粒径进行了研究,岩性对比表明,T6、T7阶地上砾石的岩性与黄河低阶地上砾石的岩性相似,而与东西向的蔚汾河阶地岩性差别较大;上下游之间对比发现,灰岩砾石岩性由保德地区占主导地位到克虎地区退居次要地位,灰岩砾石的粒径也从上游向下游变小,说明该区晚第三纪阶地并非东西向河流形成的,而是古黄河或古南北向水系的产物.T7阶地上覆盖厚度70m以上的粉、细砂层和晚第三纪红土层,磁性地层研究表明,该层的底部时代在6.8Ma左右,T6阶地上覆红粘土的底部年龄在3.3Ma左右,山陕峡谷由北向南流的古河流在6.8Ma之前已经形成,T6阶地的形成时代与青藏运动A幕相对应.青藏运动A幕以来河流在该区下切了160m,平均下切速率约为青藏运动A幕以前平均下切速率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煤种对红土镍矿中镍选择性还原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含镍1.86%(质量分数)、铁13.24%(质量分数)的红土镍矿为对象,分别采用石煤和无烟煤作为还原剂,考察了煤种对红土镍矿中镍的选择性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石煤作为还原剂能够达到镍选择性还原的目的.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表明,还原过程中镍、铁先以镍纹石形式存在,随着煤用量增加,逐渐变为以铁纹石形式存在.同时随着煤用量的增加,焙烧后生成的含镍铁矿物中镍的比例逐渐递减,而铁的比例逐渐递增.石煤为还原剂时焙烧产物中主要以镍纹石的形式存在,同时金属铁的生成量比无烟煤作还原剂时低,因此采用石煤作还原剂比无烟煤作还原剂对镍还原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可以得到更高镍品位的镍铁精矿.  相似文献   
5.
以赣南红土为研究对象,运用直剪试验和库伦强度理论,试验研究了含水量、粒径和颗粒级配对红土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径为0~0.5 mm时,随着粒径增大,颗粒形成的团聚体稳定性增强,红土液限和塑限快速减小;粒径为0.5~2 mm时,随着粒径增大,团聚体稳定性略有减弱,红土液限和塑限缓慢减小并趋于稳定;当含水率为18...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的网纹红土与东亚季风的异常强盛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尹秋珍  郭正堂 《科学通报》2006,51(2):186-193
基于土壤微形态学、黏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的方法, 对安徽宣城和广西百色中更新世的网纹红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网纹红土经历了多阶段的气候波动, 因而是一种复合型的古土壤. 这些网纹红土的形成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即均质红土形成期、白色网纹形成期和气候的冷暖波动期. 白色网纹是红色土壤基质经脱铁作用而形成, 代表了中国南方一个极端湿润气候期. 它指示在中更新世期间中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全年降水充沛, 当时夏季风极其强盛, 气候可能几乎全年都受到夏季风环流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贵州省红土洞史前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共有56件,包括石锤(7件)、石核(7件)、石片(13件)、石器(29件)等类型。石器类型简单,只有砍砸器、刮削器、盘状器3种。石器尺寸相对穿洞出土的石器大,石器修理较细致,器形精美。  相似文献   
8.
红土中游离氧化铁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土是在亚热带、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的一类区域性残积土。天然状态下的红土具有含水量、液限、塑限值较高,孔隙比大,容重低等一些物理性质。同时红土又表现出较高的力学强度及较低的压缩性。这一异常现象的出现与红土中富积的游离氧化物,尤其是游离氧化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由三个方面就红土中游离氧化铁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方红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南方的红土是晚新生代以来重要堆积物,为特定的气候环境下的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为全球变化的 良好信息载体,作者对红土的成因、发育期次、年代学、古气候学、生物学、磁学性质等方面的不同观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了目前红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合肥市红色页岩及砂岩的风化产物:红粘土及含泥砂土,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得出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同时得出这类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为软化型及塑流软化型,试样破坏的形态为剪切型及断裂型。观察到混有粘土的含泥砂土样的破坏及强度取决于含泥砂土的性质。采用又曲线模式描述红土软化型及塑流软化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据此推导出红土非线性弹性模量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