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甘肃省基层名中医张同福中医副主任医师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的经验:(1)雷诺氏病与血痹。(2)治疗小儿泄泻验方。(3)慢性肝炎的治疗经验。(4)肝硬化腹水的辨治。(5)阴黄的辨治。  相似文献   
2.
张石 《河南科技》2007,(6):34-34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清浊不分,俗称拉稀。  相似文献   
3.
兰华明 《遵义科技》1999,27(1):29-29,48
本文通过300临床实例治疗婴幼儿腹泻,在实践中总结出,用“健脾止泻汤”治疗婴幼儿腹泻,本文以健脾止泻为主,方中太子参、白术、茯参直到益气健脾,燥湿止泻,加之赤石脂收敛止泻等诸药合用,取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腹泻疾病常见、多发、难治。使患者焦急、医界苦恼。而中医药治疗泄泻具有综合优势。近代应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形态学及其他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具有综合性调节、治疗、促进受损组织器官修复与功能代偿的作用。中药是自然药物,具有综合疗效的优势,具有清热、解毒、温中、补虚、固涩、化湿、止泻、杀菌、生肌的综合疗效。腹泻散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各种类型的泄泻均有明显的疗效,服用简便、安全、有效、克服了西医学对于非细菌性泄泻的治疗及疗效欠佳的弊端,泄泻治则当以去除病因,调和中州健脾利湿为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李俊主 《科学之友》2009,(11):84-84
茯苓入药,源远流长,历代医药学家早将其列为国粹中药的"八大王"之一,称其具有健脾利水、宁心安神等多种功能,主治脾虚泄泻、失眠健忘、心神不宁、烦躁易怒、小便不利、少食遗梦、水肿白浊等病症,是民间养生极为推崇的"大补之药",性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茯苓入馔也历史悠久,如《图经本草》载"茯苓酥",《吴氏中馈录》叙"茯苓五香糕",《外科正宗》记"八珍茯苓糕",《老佛爷(慈禧)用药底档》有"茯苓夹饼"等。此外,还有许多茯苓养生粥方被收藏于古代医籍而流传至今,现收集数方于后,供读者试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加味胃关煎治疗脾虚寒湿型泄泻经验。方法整理脾虚寒湿型泄泻的证候特点并分析其病机要点,阐释加味胃关煎的组方特点并用病案举例说明,概括加味胃关煎治疗脾虚寒湿型泄泻经验的认识。结果加味胃关煎治疗脾虚寒湿型泄泻既有理论支持,也有临床验证。结论加味胃关煎具有健脾渗湿、温肾涩肠兼散寒止痛之功,特别适用于治疗脾虚寒湿型泄泻。  相似文献   
7.
120例患者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0岁。3岁以内102例。临床表现:患儿均有大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轻者便请或蛋花样,无呕吐、无发热,饮食加常,征神尚好。重者泄泻不止,可达一日十多次或数十次,伴有发热、呕吐、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口子口渴等。药物组成:在等3-6g、白术5-12g、车前子3-10g、意扶仁3-10g、神曲5-10g、麦芽5-10g、莱液子3-10g。药量根据患儿轻重程度及年龄大小酌情加减。服法:浓前。去律取汁,每日分3-4次或少量多次眼用。治疗效果:120例患者,经服以上药物全部治愈。轻者1-2天…  相似文献   
8.
对《临证指南医案》和《张聿青医案》两部医学著作中94例治疗泄泻的医案所用药物用药频次、归经、药味和药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叶天士和张聿青两位医家在治疗泄泻时,常用健脾和胃、利水渗湿、疏肝理脾、温补肾阳等治法,所用药物归经多归脾、胃经,药味多偏辛、甘,药性多偏温、热,以求为中医临床治疗泄泻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数九天,一些猪舍温度低,再加上饮冷水吃冷食,寒邪直冲胃肠,常使部分猪运动无力,寒湿下注,清浊不分,造成冷肠泄泻.此病多发生在四九到五九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家畜泄泻是消化系统在种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使脾的运化、胃的腐熟功能失常,小肠分别清浊和大肠传导失常的病理反应。根据发病原因,受病脏腑及其症候表现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寒泻、热泻、虚泻和其它病症继发的泄泻等。笔者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根据辩证酌情加味(就暂定为“复方四君子汤”),治疗家畜泄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