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文化时代中跨文化交际面临新的挑战即人际间跨文化交际信任危机感增强,个性文化日趋复杂。多元文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者应承认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和互补性;增强自我意识能力,成为“多文化人”。  相似文献   
2.
“以文化人”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发挥着不同的化人功能。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使文化真正成为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就必须解决这么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拿什么化。要重视文化之“魂”的熔铸,消除以文化人方面存在的“一高二空”现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二是化什么。要研究现实的人的新变化。三是怎么化。要把握以文化人的方法与路径,树立“化人”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注重“化人”的载体建设。还要坚持“化人”的“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夜航船》所反映出的明清之际一般有文化的人的科学知识水平、科学思维水平以及科学在学问中的地位与含量,为考察中国科学发展史的另一方面提供一个重要的坐标点,通过这个点,以中西对比的视野,以生动具体的材料,透视原生态中国古代科学认识的形态与特征、接受西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立 《世界知识》2012,(10):49-51
关于龙应台的新闻,总是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今年2月,这位著名作家正式上任台湾"文建会主委"。5月20日,该部门将改称"文化部",她将是"文化部"第一任负责人。从文化人"变脸"成为政府文化官员,又还原为文化人,最近又再度为官,龙应台的角色转变让人充满想象空间。写《野火集》、《百年思索》的作家龙应台,当文化局局长、"文建会主委"的龙应台,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龙应台呢?  相似文献   
5.
刘勇 《泰山学院学报》2002,24(5):103-106
从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讨论起笔 ,阐释了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泯灭、人性的失落、人文视野的狭窄、文化人格构成的缺陷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 ,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大意义 ,由此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文化显赫地位来自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特殊的文化禀赋,以及与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人格精神.然而,文化的急剧转型开始撼动鲁迅固有的文化地位:1.文化的急剧转型带来了新的文化诉求,前所未有的文化诉求需要新的人文建构资源与价值支撵,新的社会问题与新的文化格局使鲁迅思想处于被审视、被反思的位置;2.文化的急剧转型引发了社会对新的文化偶像的欲求,新的欲求迅速消解着作为文化偶像的鲁迅的“当代性“.贬鲁思潮是鲁迅文化地位波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市场经济,就不能把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而应视为一种更为宽泛的文化现象。本文拟从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文化价值、文化结构和文化形式入手,以揭示其内含的高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是汉代士人常说的一句套话。汉武帝正是"非常之人",也果真建有"非常之功"。在他的手上,大汉朝廷终于发现了文化的力量,认清了儒学的真相,从而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意识形态,完成了由质向文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10,(13):10-11
台湾著名文化人龙应台曾将中国人形象为“不会生气,有‘良心’躲在角落做‘沉默的大多数’的好人”。这使得华人在国外成为了各色势力欺辱的对象,而且在各种骚乱中,中国人也成了‘最受伤’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中众多的士的形象都是司马迁文化人格的折射。司马迁通过对各类士人形象的描述,揭示出士人文化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同时也将自己兼济苍生的济世情怀和理想追求折射于笔下的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中,司马迁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他笔下的大量的士形象中得到更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