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面产生白色圆形小粉斑.然后向周围扩展,严重时叶片全部布满白粉,后期霉斑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有时病斑上会产生小黑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50—300倍液等,6~7天喷1次,交替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蒜薹黄斑病是指在田间薹茎上出现的黄色病斑.这种带有黄斑病的蒜薹在冷库贮藏3~4个月后,就会逐渐腐烂,造成严重损失.防治蒜薹黄斑病时,可在4~5月份用50%速克灵粉剂1000倍液或用4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2~3次,与0.3%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1.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面产生白色圆形小粉斑,然后向周围扩展,严重时叶片全部布满白粉,后期霉斑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有时病斑上会产生小黑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50~300倍液等,6~7天喷1次,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甲基托布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杀真菌剂 .开展甲基托布津对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研究是评价农药的安全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实验以未施用甲基托布津为对照 ,研究在甲基托布津的有效施用剂量每15d为 1g·m-2 的条件下 ,通过测定不同密度条件下野艾蒿的总生物量、种子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新生分蘖数、株高、菌根侵染率等数据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对野艾蒿部分生长指标影响显著 ;而对所有繁殖指标 ,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均没有显著性影响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甲基托布津对野艾蒿的菌根侵染率没有显著性影响所致 .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施用于农田生态系统中是安全可靠的 .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果园土壤中乐果、甲基托布津和联苯菊酯残留的同时测定方法.用甲醇提取果园土壤中的农药残留,C18液相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在12 min内实现了3种农药的分离和测定.乐果、甲基托布津和联苯菊酯的加标回收率为75.82%~97.49%,相对标准偏差(RSD,n=8)为1.49%~4.92%,检测限分别为0.080,0.038和0.032mg/kg.本方法快速、灵敏、可靠,能够用于果园土壤中3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7.
1.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粉消毒法.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粉,以1:100的比例与细土混匀。播种前后,将药土撒入苗床内即可,此法除可预防苗期病虫外.还可预防枯萎病和姜瘟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兰花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上出现黑褐色病斑,周边有褪绿色晕。病斑扩大后呈椭圆形或长条状,边缘黑褐色,内部黄褐色,病斑稍有隆起。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粒状物,潮湿条件下黑色粒状物挤出粉红色胶体。防治方法:①注意通风透光。②合理施肥,提高抗病能力,生长期控制氮肥的施用,适当多施磷钾肥。③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花生叶斑病 ,对托布津、代森锰锌、多菌灵、扑海因和仙生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采用定点定期调查病害 ,重复喷洒药剂的方法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示 :托布津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最好 ,且愈到生长后期效果愈显著 ,代森锰锌次之。  相似文献   
10.
防治病害 在选用抗病品种白沙系列、鲁花系列的前提下,可使用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进行防治。用种子重量0.2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浸泡种子20小时。在花生“清棵”后,立即用药剂预防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