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玩偶之家》:谁是“玩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拉的出走宣告了一个女性同剥夺了做人的自由权的家庭的决裂,那怦然震动整个世界的关门声一直回荡在大地之上,不仅使每一个身处非自由状态的心灵震动,就是海尔茂这样的人物,其原有的道德基础也随之动摇,先前平衡的玩偶演出丧失了和谐,不期然显示出被悬空的海尔茂也是一只被控制于丝弦之上的一个玩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子君与娜拉悲剧形象之比较,探讨了子君与娜拉形象的同和异,从而确定了子君形象是娜拉的影响性再现.  相似文献   
3.
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文学界乃至中国社会曾有过广泛影响。《玩偶之家》这部作品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得到了较多接受和关注。女主公"娜拉"挣脱枷锁、为争取自己权益离家出走的行为对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娜拉”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中,作为被书写的叛逆者,与易卜生的“娜拉”原型产生了疏离,形成了中国化的“娜拉”系列。中国特有的土壤孕育了“娜拉”形象.形成了中国经典性类型。“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构建中发生着嬗变,并在男女作家笔下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该文认为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因爱情的幻灭产生失落感 ,她的觉醒和离家出走是其主体意识的复归和对自我的寻找。与娜拉相比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离家出走 ,并不是去寻找自我 ,而是为追求至爱而放弃了自我。然而后者内心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比前者具有更多的艺术真实性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晓芳 《世界知识》2012,(15):14-24
中东: “娜拉出走以后”“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遗留给世人的经久未衰的这个命题,如今放在剧变狂潮后的中东同样适用.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说更改甚至抛弃原有制度和秩序的变革,毫无疑问都是令人热血沸腾、意气昂扬的,给予人无穷希望,同时又使人抱持焦虑问号,但只有革命之后的安排抑或选择,才能够将持续了近两年的“阿拉伯之春”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7.
自张爱玲以"出土作家"的身份在大陆由黑翻红,"张学"研究至今蔚为大观。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将张爱玲从时间上切割、在文学史框架里进行主观性安放等研究范式层出不穷,以至真实的张爱玲逐渐被遮蔽。从"出走"这一贯通张爱玲生命轨迹的视点出发,分析早期母系"出走"对张爱玲生命意识及价值判断的影响;其后基于个体"出走"经验,解读"男女小事"的题材创作与"五四"时期的"娜拉出走"是如何实现内部接续与超越;最后通过晚年的双语创作现象,剖析张爱玲放缓"出走"、潜在复归的文化心理,以此观照张爱玲完整而立体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1923年12月26日晚,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以《娜拉出走之后》为题做过一个演讲,后人把这个演讲的标题做了延伸,泛指一些跨过了某些历史与人生门槛之后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为娜拉走后能做一个独立自尊的人,因为:其一,娜拉有强烈的追求男女平等地位的思想、自尊自重的人格,其二,娜拉有外柔内刚的性格,有忍受辛劳、挣钱独立生活的实际能力;其三,林丹太太暗示了娜拉出走后能成功地做一个独立自尊的人;最后,妇女解放在挪威已有良好的气候和土壤,为娜拉提供了较为良好妁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妇女的社会问题.娜拉走后到底怎样?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深深思考.为此,鲁迅于1923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娜拉走后怎能样?》为题发表演讲,指出在尚未取得独立的经济权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回来",二是"堕落".但实质上娜拉出走前已潜藏着独立意识和具有战胜生活困难的坚强意志,因而娜拉走后既不会"回来",也不会"堕落";而将以一个独立的人的形象傲立于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