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作为日本战后最早涉及台湾遣返体验与殖民地记忆的文学作品之一,日本作家西川满创作的《地狱的谷底》以生命体验与身份认同为遣返书写的两大主题,以女性不断耗散的生命体验展现遣返者作为受害者的“悲剧”,通过持续破灭的身份认同呈现遭遇巨大失败、丧失文明、内部撕裂犹如“地狱的谷底”般的日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台湾“记忆化”为“故乡”式的存在。西川遣返书写的最大逻辑悖论在于其构筑的“遣返者=受害者”“战后日本=地狱”的意识形态,其台湾记忆最大的情感陷阱就是通过“美化”和“忘却”的记忆重构了“事实”、代替了“事实”,这种记忆成为日本战后民族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影响了战后日本人关于殖民和战争的认识,需要进行批判和厘清。  相似文献   
3.
但丁在《神曲·地狱篇》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丰富的宗教、道德、政治内涵。地狱作为负罪亡灵的囚禁之地,象征人类背离基督教信仰陷入的道德困境;为了杜绝罪恶,但丁创造了四种象征性形象,传达新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以维吉尔为象征,重视知识、理性、荣誉的道德完善作用;以自身为象征,强调文学应表现真实的人性;以“孤舟”“苦难的旅舍”为象征,宣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以教皇尼古拉三世为象征,反对基督教会的腐败。丰富的象征意蕴使《地狱篇》成为《神曲》三篇中现实性最强烈、影响力最为深远、启迪最为深刻的篇目。  相似文献   
4.
钱光胜 《西藏大学学报》2013,(1):105-110,162
藏地流传之《西藏度亡经》和敦煌写本《阎罗王授记(十王)经》分别代表了藏汉两地的冥界观念。文章从年代、内容及功用等方面对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表明两经之间相同点颇多,可能与安史之乱后吐蕃王朝统治敦煌时期藏汉两地的文化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5.
地狱和天堂     
《科技智囊》2012,(1):I0046-I0046
一名武士向一位老弹师询问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高瑞婷 《世界博览》2011,(10):62-62
湖南邵阳隆回县计生官员抢婴牟利,每名3000美元出口外销。此消息一出,举国哗然,再次挑战了无数人本已麻木的良心,无耻的底线也再次沉沦进地狱的深渊。  相似文献   
7.
宗教哲学是艾略特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也是他主要作品的中心内容.作为20世纪的<地狱篇>,<荒原>的神学寓意为艾略特的创作形式提供了一定的理据.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10,(6):11-11
2月16日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68岁生日,朝鲜连日来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热烈庆祝这个“最大的民族节日”。金正日今年的生日正逢农历新年期间,使得庆祝活动更添喜庆气氛。平壤的中小学生聚集在主要广场和公园,欢快地玩起传统游戏。2月16日,人民网报道,在金正日总书记和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朝鲜全体人民在2009年开展了“150天战斗”和“100天战斗”,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取得飞跃性成就,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英雄     
周琪 《少儿科技》2010,(3):38-38
<正>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这句话在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老人与海》讲述的是老渔夫桑提亚哥千辛万苦终于捕到了一条  相似文献   
10.
地狱之旅     
傅明 《世界博览》2011,(22):87-87
非洲流传一句话:“如果我死了,进不了天堂,就送我去内罗毕吧!”内罗毕因四季如春,被称为“非洲的天堂”。早就听说肯尼亚有个“地狱之门”国家公园,里面怪石嶙峋、沟壑纵横、山势险恶,仿佛地狱一般。也许是因为“身在天堂”,我们竞对“地狱”向往万分。来内罗毕一年半后,我和同事们开始策划“地狱”一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