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小啮合角剃齿刀的设计原理和有关计算公式,并给出设计实例。按本文设计的叠片式小啮合角剃齿刀通用性好,有利于减少刀具库存。  相似文献   
2.
本文揭示了从日本引进的手摇套料钴的工作进给原理为一差动螺旋传动,阐明了它的使用方法,详细分析了它的齿轮传动、螺纹传动、刀具结构及几何角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企业在变位渐开线圆柱齿轮啮合角及压力角的计算中,采用传统手工计算结合查表的方法,存在计算精度差、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一种二分法快速数值计算方法.实践表明,当设定计算精度ε≤10-4时,可以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的高精度数值解.  相似文献   
4.
对于KHV内啮合副(即渐开线少齿差内啮合行星齿轮副)可行解的寻求,在未采用电算技术的情况下已属较为复杂的工程计算。借助于电算技术,不仅可很方便地求得其可行解,且可进一步寻求其优化解。本文介绍的KHV内合副优化设计的方法,是通过对超越方程组的求解而进行的,它具有迭代次数少、占用内存少、程序简单、收敛快的特点,因此可在微处理机上进行该啮合副主要几何参数(包括齿形系数)的优化设计。本文介绍的程序,可做为独立的KHV内啮合副优化程序,从而获得具有标准径向间隙的啮合副优化参数,也可以作为非标准径向间隙的啮合副优化设计中,求对应于某一c*(或ha*)值的最优参数的子程序。本文蓝对按照最小啮合角原则设计少齿差内啮合副的经济效益作了粗略的估计。  相似文献   
5.
当考虑轴承变形时,各齿轮中心位置将发生偏移时,从而使啮合副的啮合角发生变化。传统的行星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时,为了降低建模的复杂程度,将啮合角视为常值,因此,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不能反映啮合角和重合度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为了分析啮合角对斜齿行星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采用齿轮的实际中心位置坐标表示齿轮副的啮合角,建立了一种新的啮合角变化的斜齿行星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Matlab求解计算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得到的系统动态响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啮合角变化对行星齿轮系统动态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定中心距、定啮合角变速比齿轮的啮合原理,采用法向映射模型,将瞬心线、共轭曲线与啮合点联系起来讨论,直接从啮合定律出发,借鉴相伴曲线方法的思路,可以在已知运动规律及法向映射坐标条件下,决定一对共轭曲线,并绕过共轭曲线方程,直接获得其渐屈线。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啮合角函数的共轭齿廓求解方法,研究了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工作轮廓与从动件工作表面在接触点处的几何关系,给出了基于啮合角函数的盘形凸轮工作轮廓,压力角和曲率半径的直接求解方法·该方法可直接给出凸轮工作轮廓,压力角和曲率半径解析解·为采用解析法设计凸轮机构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新途径,为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CAD/CAM提供了良好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内平动齿轮传动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内平动齿轮传动设计中几何参数,特别是变位系数确定困难、计算过程繁琐和计算结果精度不高等问题,探讨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优化设计的方法,采用机械优化设计理论,运用CAD建立了内平动齿轮传动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的优化求解数学模型,在优化软件LINGO平台上编程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和几何参数的优化,得到了一齿差和二齿差内平动齿轮传动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的最优值,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计算结果表明:一齿差内齿轮副最小啮合角为53.2°,二齿差最小啮合角为39.3°;一齿差内齿轮副的外齿轮最好采用标准齿轮,内齿轮采用变位系数为0.577的正变位,二齿差内齿轮副的内、外齿轮均须采用正变位,有时变位系数大于1.  相似文献   
9.
渐开线齿轮啮合时,任意啮合点的压力角和啮合角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杨承三 《科技咨询导报》2010,(31):118-118,120
本文基于已有的动力学模型,以SHQ40偏置式三环减速机为实例,对齿轮啮合角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提出就对齿轮啮合角而言改善三环传动动态性能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