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分析陶粒的吸附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浊度和UV254等动态实验方法研究了陶粒滤料的净水效能,建立了陶粒滤料过滤性能的表征方法.结果表明,陶粒的比表面积和碘吸附值、孔体积和单宁酸吸附值、最可几孔径与全部吸附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9、0.92和1.00.其表征方法所得的陶粒滤料评价结果与陶粒滤料净水效能的实验结果相符,为评价陶粒滤料的净水效能和针对不同水质选择陶粒滤料提供了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维导电材料 MXene(Ti3C2Tx)与电活性生物质单宁酸以及高强度的芳纶纳米纤维复合经真空抽滤制备了具有层状结构的自支撑柔性薄膜 . 系统研究了 Ti3C2Tx /TA/ANF薄膜的微观形貌结构、力学以及电化学性能 . 结果表明 Ti3C2Tx /TA/ANF 薄膜的拉伸强度高达36.2 MPa,具有良好的柔...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表面有色钛/锆转化膜的成膜机理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钛/锆转化膜无色的问题,通过向含钛/锆的处理液中加入单宁酸及成膜促进剂,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有色钛/锆转化膜.采用X射线能谱仪、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转化膜的形成过程、形貌、组织结构、耐蚀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了金黄色、耐蚀性优异的转化膜,其主要成分是Na3AlF6,其次是单宁酸水解产物的金属络合物以及少量Al2O3.3H2O、TiO2等;膜的形成可分为Na3AlF6晶体成核、生长和金属络合物的沉积3个阶段;转化膜的腐蚀电流密度由基体的5.894μA/cm2下降到0.283μA/cm2,耐蚀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单宁酸是五倍子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日化等方面.但由常规方法制备的单宁酸中常含有没食子酸杂质,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应用.为了提高五倍子单宁酸提取物的纯度,以单宁酸为原料、没食子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简单易得的无机碱(碳酸氢钠)选择性去除没食子酸,对单宁酸的提纯工艺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放大实验,...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条件下,pH 7.4、0.01 mol·L-1 Hepes缓冲液中,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Tb/CTA摩尔比分别为1:1、2:1和4:1的单宁酸与铽离子的复合物与伴清蛋白(apoOTF)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单宁酸与Tb3 结合形成1:2配合物,其结合能力明显大于apoOTF与Tb3 的结合能力.配合物对apoOT F的荧光有强烈的猝灭作用,其作用机理属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6.
利用单宁酸做为天然有机物的代表研究了高锰酸钾与天然有机物的反应,考察了钙离子及钙离子和高锰酸钾不同投加顺序的影响及机理,并利用FTIR对反应进行了光谱学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单宁酸反应生成可溶性分子,钙离子和高锰酸钾不同投加顺序对二者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先投加钙离子再投加高锰酸钾,溶液UV276.5的降低较多一些,D...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单宁酸—铁体系的普适粘附特性,对氢氧化镁材料进行表面改性,降低材料表面的极性,促进氢氧化镁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同时,利用单宁酸与EVA材料的相互作用,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使用电镜分析和拉伸等方法对单宁酸—铁改性氢氧化镁在材料中的分散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材料阻燃级别可以达到V0级,而未改性样品只能是V1级。同时,改性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15%,使用锥形量热测试热释放量结果表明:改性样品的热释放总量只有未改性样品的60%。  相似文献   
8.
通过HNO3、NaOH氧化和负载食品级单宁酸等改性技术制备改性PAC,考察改性PAC对低温(2℃)水中低质量浓度Cr(VI)及Cr(Ⅲ)离子(0.500 mg/L)的去除性能,选择制备高效吸附低质量浓度Cr( VI)的PAC表面改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表面负载食品级单宁酸改性( TA-OC)为最佳改性方法,其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表面极性大小最佳,正交试验确定的TA-OC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单宁酸质量浓度为15 mg/L,pH值为4,温度为40℃,时间为9 h.  相似文献   
9.
由五倍子制取鞣花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倍子为原料浸取单宁酸,由单宁酸氧化制备鞣花酸。选用Na2CO3作添加剂,降低单宁酸的浓度,增长反应时间,鞣花酸的产率可高达54%。采用红外光谱(IR)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备的鞣花酸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单宁酸(TA)对硅胶固定化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通过酶活抑制测定方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TA与固定化胰蛋白酶作用的最适浓度与最适反应时间,研究了在pH 8.0 Tris-HCl、pH 2.4的甘氨酸-HCl以及含有1 mol/mL NaCl的Tris-HCl三种缓冲液中TA与固定化酶作用的平衡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TA对固定化胰蛋白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反应体系中TA的浓度为7.5×10-6mol/L时,固定化酶活力为91.1 U,抑制率大约为50%,TA与固定化胰蛋白酶最适反应时间为30 s,在pH 2.4的甘氨酸-HCl及含1 mol/mL NaCl的Tris-HCl中,TA与固定化酶的平衡常数KA减小了100倍,结合位点数n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