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狭义上讲,人的发展观是关于个体人的发展的最根本的看法。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人的发展观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讨论的,它着重把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理解为人的道德修养。这种人的发展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汉武帝时期任用酷吏,严法重刑,禁网密如凝脂,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一些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汉宣帝即位之初,路温舒上书痛斥酷吏政治,言宜尚德缓刑,热切企盼宣帝能“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同时提出了崇仁义、省刑罚、废狱治、开言路等一系列政治主张,为儒家思想的重新崛起和时局的逐渐扭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教育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作用,作为现代教育管理者应该吸取的重视人本因素,充分发挥第一个的作用,重视领导因素,“以身作则”,“严以律已”,“取信于民”,充分发挥领导职能,着眠民族教育长远利益,解决好学校定位,教师评价及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真正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伟大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舍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唐王朝之盛大及文化发展之规律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食不可赏”一语出自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篇中,在随后出现的岳麓书院藏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及北京大学藏秦简《从政之经》中,也有相同或类似的语句.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前人多只从饮食角度加以关注,未从其他角度深入.基于《为吏之道》中蕴含着浓厚的儒家思想,那么“食不可赏”所反映的正是儒家“孝”的伦理思想,告诫官吏要有孝敬之心,尊养父母,不可忤逆亲上,有踳悖之行.在这里,“孝”更多地是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发挥政治作用,这也是秦朝统治者重视“孝”并将其作为官吏的品德要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石计 《科技咨询导报》2014,(17):198-198
上期从主题与人物的对比,故事人物的对比来谈论了古典舞剧目中道家思想的呈现。而这一期我想更加深入的从另外几个方面来更好的论证一下我的这个主题。该文通过对古典舞剧目《风吟》、《扇舞丹青》等等一些剧目的分析和比较,从这些剧目的动作的时间、空间、重心以及力量上进行对比,来体现出这些剧目的不同,从中说明其变化的原因,以及中国古典舞剧目中道家思想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足球风格形成的影响,旨在为更快地提高我国足球的竞技水平,早日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足球风格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弼在儒家传统的“亲爱为孝”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亲爱为孝”观,它着重强调了“自然”,强调了“体用如一”、“本末不二”。其意义在于:第一,由“自然”引发的对“礼”的重新审视,与汉末的纠弊之风一脉相承;第二,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导致儒学上的分歧,为儒学的再生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三,受玄学影响形成的人文丧葬景观,折射出魏晋时期世人对人性的自觉呼唤。  相似文献   
9.
儒家与道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既对立而又互补,但二者的结合,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形成了既重思想内容又重艺术表现,既重道德教化又重情感愉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词以语言美见胜,其词独特的语言美表现为:含蓄深沉,情藏言外;清新妍丽,剥锈除斑;一字点睛,生动传神;圆熟和谐,严守词律.她之所以具有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主要来源于其文人家庭的书香熏染和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