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可逆反应,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可用作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有效促进剂。依据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量结果,讨论了单分子膜的组装过程及其对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脱臭反应动力学角度讨论了生物法脱除恶臭成分甲硫醇和乙硫醇的速率及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在达到一定浓度或者流量之前,随着浓度或者流量的增大,降解速率增大,一旦超过该浓度或者流量,降解速率就会降低,说明甲硫醇和乙硫醇为抑制性基质,且甲硫醇的抑制系数要大于乙硫醇。同时研究了喷淋水量、SO42-浓度对脱臭速率的影响,表明当喷淋量小于29L.h-1时,降解速率随着喷淋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之后会在一定水量范围内几乎不变。而喷淋液中SO42-浓度的增大会降低甲硫醇和乙硫醇的降解速率,且SO42-浓度对降解甲硫醇的抑制作用要比乙硫醇小。  相似文献   
3.
臭氧活性炭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醇类物质是南方某江排洪时饮用水中嗅味的主要致嗅物质。以乙硫醇为典型致嗅物质,研究了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臭氧氧化是去除乙硫醇的关键工艺,活性炭发挥的作用有限;去除乙硫醇嗅味的适宜臭氧接触时间是15min,当水质变化不大时,完全氧化水中乙硫醇所需要的有效臭氧投加量(m g/L)为乙硫醇初始浓度(μg/L)的0.04倍。当进水乙硫醇浓度大于100μg/L时,需要增加适宜的预氧化处理,与臭氧活性炭联用才能有效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产生的嗅味。  相似文献   
4.
通过α,α-二乙酰基烯酮二硫代缩酮在乙硫醇钾作用下的分解作用制备了乙酰基烯酮二硫代缩酮.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探讨了缩酮在反应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乙硫醇为目标污染物,为乙硫醇等恶臭气体的无害化处理探讨可行且高效的技术工艺。在450℃下焙烧得到活性较高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催化剂,考察不同气体流量、光能密度、湿度、O2体积分数等参数下反应器的降解效率,得到体系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乙硫醇的降解效果与废气流量呈负相关趋势,在废气流量为0.3 L/min、湿度为45%、O2体积分数为30%时,乙硫醇降解效率最佳;乙硫醇降解效率随光能密度的增大而逐渐上升,考虑能耗问题,将光能密度控制在7 W/cm2乙硫醇的综合降解效果可达最优。通过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乙硫醇进气质量浓度、光能密度和乙硫醇降解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废气流量与乙硫醇降解效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在吸附分离过程中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AgY分子筛,研究了动态与静态条件下二甲基硫醚(DMS)和乙硫醇(EM)在AgY分子筛上的吸附作用,再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方法对AgY分子筛与DMS和EM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MS在AgY表面的吸附较弱,在减压条件下即可从AgY表面脱除,而EM则通过-S-Ag键产生较强的吸附作用。这种差异是由DMS与EM的分子中S元素电荷密度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将2-氨基乙硫醇共价键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2-氨基乙硫醇修饰的玻碳电极对尿酸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氧化作用,表现在尿酸氧化过电位的负g(230mV)和峰电流的增加.并且,尿酸的氧化峰电流在8.0×10^-6~2.0×10^-4mol/L内随尿酸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相关系数为0.9976,检测限为4.8×10^-7mol/L.该法被成功地用于人尿中尿酸含量的测定.另外,该修饰电极可将常规电极上尿酸和抗坏血酸重叠的氧化波进行有效的分离,由此,该法有望用于两者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o-Mo/γ-Al2O3和K-Co-Mo/γ-Al2O3催化剂,采用XR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对乙烯和硫化氢合成乙硫醇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CoO负载量为5wt%、MoO3负载量为10wt%的催化剂活性较好,乙烯的转化率为86,91%,乙硫醇的选择性为68.22%;在Co-Mo/γ-Al2O3催化剂中加入2wt%K2CO3后,乙烯的转化率降低,但乙硫醇的选择性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9.
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下,通过小的纳米粒子自组装,我们合成了具有纳米尺度直径和微尺度长度的纳米链.通过等离子体将该Ni纳米链处理,去除覆盖在其表面的PVP.得到的样品通过TEM、EDX、XRD等表征.本文并对Ni纳米链氧化乙硫醇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体处理过的Ni纳米链的催化氧化乙硫醇性能优于其他的NiO催化剂.此外,我们也研究了催化剂的重复性效果.纳米粒子表面的性质在制备及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此得到了验证,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纳米技术在催化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