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38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唐代试律诗诗题对有关祥瑞及灵异之类典故的大量选用,不但体现了唐代统治者借祥瑞文化维护自身统治的治国策略,也表明了尚奇之风在唐代的盛行。  相似文献   
3.
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不创作,毋宁死"!作为自己的创作动机,开始了他的文艺生涯,在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为人生的艺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以真诚、朴实的创作风格完成了其"生死攸关"的事,最终成为西方欧洲世界的文学家.在他作品永远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他歌咏的人类在精神方面所追求与超越,经历的艰险、对人类最终臻善的信念和博爱的精神,也许罗曼·罗兰在勾勒的那条精神道路在他的作品中更具某种标尺性涵义.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作笔,以质朴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厚爱。元稹的悼亡诗,用大量的关于黑夜与梦境的描写,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怀念天地。诗人惯用对比手法,以今昔之反差来强调往日之欢、今日之悲。由于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死亡的深刻感受,诗人在诗中反复地吟咏死亡———这个人生的永恒主题,从而使全诗笼罩着一种深深的死亡意识,呈现出一种万事皆空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5.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一种花卉,为历代人们所喜爱。在唐来时期,更成为一种共同的民族审美风尚。诗人为此也写下了数量众多的牡丹诗。这些诗或直接咏叹牡丹的形貌之美,或借花抒怀,托物寓意。借咏牡丹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反映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一种极富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6.
对专科综合英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英语教学是英语专业学习中的核心内容。文章就如何抓好专科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语音基础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展开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四首》是近代军旅诗的代表作,其诗批评了当时诗坛的靡靡之风,赞扬了陆游诗中描述从军之乐的豪情壮乐,同时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但终不沉默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他的词沉郁、以抒发情志为主,取代了传统的诗的功能,而他的诗则学理学诗,平易、以吟咏性理为务。这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关乎词体的成熟、时代的风气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开展经济学研究,既要重视实证研究,也绝不能忽视甚至歧视、压制规范研究,只要能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有无完美的研究体系并不重要;经济学研究中,经验性的方法论和唯理性的方法论都有用且有效,并无优劣之分,应允许研究者根据各自的研究习惯和特长选择使用;经济学研究中,定性研究不仅需要而且应作为首选的研究方法,应在定性研究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先秦到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从萌芽到成熟的第一阶段.在此期间,文论的功能不断变化调整.《文心雕龙》的出现,成功地综合了文论的各种功能,从而宣告了古代文论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