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可以合法削减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 校办企业经营了那么多年,肯定会造成一些不良资产,可以在清产核资和资产划拨过程中核消掉一部分,以减少资产公司的经营压力。清华在纳入清产核资范围的资产中,清理出待核销的资产损失约8000多万元,当时清华产业的总资产大约是160多亿,比例并不大。这些资产都经过了中介机构的审核,认为是有法定的核销理由。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背景与业绩的分析,揭示其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而提出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在商业化转型中求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蕴华 《创新科技》2003,(10):39-39
<正> 在考核企业经营业绩时,往往需要评价企业资产质量,而对资产质量的评价涉及到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如何确定企业不良资产这个指标。那么,不良资产的内涵是什么?它由哪几项构成?该指标又如何计算?这是民营企业经常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就上述有关内容做粗浅的分析探讨。一、民企不良资产及其构成从不良资产的内涵来看,是指有问题的资产,也是说资产的质量差,丧失其部分价值或使用价值,不能参加正常运转,其实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以及将要面对外来银行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日益重要。作为银行资产一部分的非生息资产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内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非生息资产的内容、形成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办法作一个大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乃至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成长.在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前提下,研究适合我国金融环境中应用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对我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姜婷婷 《科技信息》2011,(24):I0048-I004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枢纽,在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规模大、资金雄厚、经营网点多、服务面广,但近年来也暴露出一些弱点和劣势,其中问题的焦点主要在于巨额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是中国银行业的最大问题,并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沉重包袱和障碍。在全球化过程中,为依法治国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以期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促进稳健发展。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诱发的风险,应当引起极大的关注,在法治视界下厘清这些问题、风险及解决对策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期康百并购案这一热门话题,本文分别从康师傅和百事可乐的企业角度出发,对于这一次所谓的“强强联手”事件做出了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及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束缚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瓶颈,进而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不良资产主观成因的分析,提出若干切实可行的化解不良资产的对策以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比例较高的呆、坏账和逾期贷款等不良资产问题,如何处理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一直是困扰中国银行业的难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同时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日渐突出,它必将成为影响我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作.首先,政府应制订宏观政策进行整体化解;其次,银行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化解;再次,企业作为借款人,要努力提高经营效益,依靠自身消化过度负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