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元欧 《科学》2005,57(4):21-24
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先后统率由百余艘远洋帆船、二万七千多名船员和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在茫茫的印度洋上“维绡挂席,际天而行”,“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沦溟十万余里”,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这是人类第一次大规模走向远洋的空前壮举。  相似文献   
2.
正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秋天,一个名叫榜葛刺的国家派遣使臣来华,跟随他一起到来的还有一只麒麟。当时礼部官员上表请贺,尽管永乐皇帝免去请贺,但依然请了翰林院修撰沈度写下了一篇《瑞应麒麟颂》,并且命令宫廷画师将麒麟图像画下,将《瑞应麒麟颂》抄写在图上,于是有了《瑞应麒麟图》,现收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期间,回族通译马欢所著《瀛涯胜览》,记述所至22国见闻,堪称下西洋活动第一等史料。依据冯承钧《瀛涯胜览校注》,稽考书中动物,发现大多记述精确,信而有征。冯先生依据国外学者研究,对少数动物作注,但未及于全面。考释12国、22种动物,学者异日校注该书,或许可以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4):210-211
六百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一支庞大舰队,首次出海。他前后七次远航,将整个东方的航海事业推向了巅峰。笔者认为,正确认识郑和航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如何从强盛变为衰弱,从而接受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搞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很有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比较研究中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强盛国力之展现.郑和之旅是和平之旅.而和平之旅的文化源头就是中国的"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这一"和"文化昭示着中国的发展必然是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6.
张锋 《海峡科学》2010,(2):75-76,84
明朝为恢复建国初期国内残破的社会经济,对外实行睦邻友好政策,争取与海外国家和平共处,以造就一个比较安定的国际环境,保证国内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朝实行的睦邻友好政策主要表现在与海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欢迎他们入明进贡,对进贡使者放宽限制,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等。因此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不仅使国内经济建设得以迅速恢复与发展,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倭寇的侵掠。特别是郑和下西洋期间,忠实地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成为明朝永乐年间对外友好政策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7.
明代将非洲产的长颈鹿比附为麒麟。象征圣王出世的麒麟,成为下西洋期间的重要搜求对象。整理郑和下西洋期间麒麟史料,归纳为以下数端:(1)永乐十二年(1414年)榜葛刺贡麒麟可能与郑和无关;(2)榜葛剌贡麒麟可能促使郑和第四次下西洋西进波斯湾,并促成麻林贡麒麟;(3)郑和第五、六、七次下西洋皆有麒麟史料;(4)宣德八年(1433年)之麒麟贡可能以购自天方者抵充;(5)下西洋远至东非的动机,可能是为了搜求长颈鹿等非洲特产。  相似文献   
8.
西贝 《科学之友》2005,(9):80-81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创造的海上奇迹,它是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也因此而改变了世界航海的历史。这一伟大的事件发生在整整600年前。在郑和的率领下,这支来自明朝的,由200多艘船只和27000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以当时各国航海者无法想象的气势,穿越岛屿众多的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完成了横跨印度洋的壮举,并且抵达遥远的非洲东海岸。斯里兰卡有历史学家猜测,这些船队甚至绕过好望角,完成了环球航行。郑和船队带去了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的文明礼仪和各种高贵的礼物。世界知道了那个伟大的国家--中国。这场海上史诗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一项可以圆满完成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使得郑和把皇帝的异想天开变成不可思议的现实?600年前的中国,是否能够造出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面积的超级巨轮?没有无线电和卫星定位系统,这么多艘船只又如何能够步调一致地穿越大洋?即使这一切都有可能,那么,当时复杂的气候环境和国际形势又给郑和船队的命运增加了多少变数?历史已经把结局告诉了我们,在28年间,郑和船队曾经成功地7次出使西洋,而未知的是过程。2005年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其后又6次远航,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郑和七下西洋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郑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同时又是世界上谜团最多的伟人之一,许多谜至今仍未解开。  相似文献   
9.
海上史诗     
明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出生在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马"姓回族家庭里。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  相似文献   
10.
自公元1405年始,明朝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万七八千人、两百余艘船只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航程万余里。在中东方向,最远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在非洲方向,最远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