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60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6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二级计算机控制的弧焊机器人控制系统。在考虑相邻关节影响的条件下,对弧焊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空间的欧拉示性数是否为零.来确定该空间的自映射是否有不动点的几个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包含式完全正则空间(T31/2^*)关于相对积拓扑的可乘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研究四维空间几何元素相交时思维图象的困难,对四维空间中的相交定理用几何的方法进行了证明,并配以直观图。  相似文献   
5.
空间桁架法计算桅杆的整体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空间桁架位移法计算桅杆的整体稳定。计算中考虑了结构在大位移情况下的几何非线性.从而得到了较为精确的解.将精确解的结果与习用的铰链法和平均参数法加以比较.得出了对实际设计工作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抓取力实时控制算法.推广了抓取力的定义,探讨了抓取力存在性.定义了最优抓取力,给出了计算最优抓取力的具体算法.其核心是把抓取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开处理,在抓取规划阶段确定抓取力的方向,在任务操作时仅调整抓取力的大小,而方向保持不变.该算法能很好地满足协调操作中力控制的实时性要求.仿真结果显示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速度势场的局部在线避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势场方法的思想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基于速度势场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局部避碰方法。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相对速度的信息,在存在移动障碍物和环境中得到较好的局部在线避碰效果。  相似文献   
8.
悬索桥空间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精确的空间杆单元,索单元和梁单元切线刚度矩阵,编制了悬索桥空间非线性分析程序。并通过与算例与江阴长江大桥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局部惯性系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任意一个计算系统,在一般情况下,“时—空”是不均匀的,空间也不是各向同性的,因而应在黎曼空间中去描述这一弯曲的“时—空”特性.即在自然界中,由于引力的不可屏蔽性,因而在有引力存在的“时—空”中去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时,应在黎曼空间中去描述.本文采用“消除”外力的局部惯性系(文中称g坐标系)来进行观测.这样,将一个“非均匀时空”的黎曼空间,转换为一个“均匀时空”的“平直”的闵可夫斯基空间.“消除”了引力场的作用,从动力学中的加速效应和“静力学”中的形变效应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局部惯性系研究问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空间科学主要是基于航天器平台获取实验数据、实现科学发现的重大前沿基础研究。中国实施了"悟空""慧眼"等一批较大的科学卫星任务。阐述了国际上重要科学发现和成果,提出当前国际上已认识到立方星在空间探索与发现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美欧等航天强国和机构已实施和论证的若干立方星科学探测计划及取得的有影响力的原创科学成果,以及中国立方星技术演示验证和商业航天已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国空间科学界应进一步关注立方星的发展,利用立方星平台开展研究,与传统大中型空间科学卫星形成互补,增强并拓展相关领域的探测能力,有效降低任务难度并缩短研制周期,促进中国空间科学取得更多重大发现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