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类基于非线性状态反馈的机器人操作手的鲁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了一类具有非匹配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及其在机器人鲁棒控制中的应用,针对机器人系统存在参数不确定性以及外界干扰的情况,利用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给出了连续状态反馈控制器.考虑不确定性存在情况下跟踪误差的渐近收敛性.最后给出了两连杆刚性机器人的仿真例子,验证了其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影响图及其在Robocup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影响图是决策问题的图形表示。它被认为是对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扩展,是在贝叶斯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决策结点和效用结点。探讨影响图在Robocup中的应用,用分层影响图表示了截球问题的模型,并给出一种实现行为动态调整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壁面移动式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几种吸附方式和移动方式各自的特点,论述了在爬壁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中采用全方位车轮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在IBM-PC微机上进行机器人离线轨迹规划的图形仿真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轨迹规划的分析,并能产生机械手和广义物体组成的环境物的三维几何模型。系统以交互方式工作。在微机的CRT上,机械手连杆的运动具有动态效果,基于MINIMAX准则,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轨迹规划的动力学性能指标。根据该指标所进行的轨迹规划可以获得最小的关节驱动力矩。文中给出了PUMA560和STANFORD机械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指出软伺服控制方式是机器人控制的主要方式。文中阐述了DD机器人的技术关键。推导了三自由度小型机器人的运动方程,讨论了实现其控制的出发点,提出了用于进行控制的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伺服系统,着重分析了F/V电路的组成及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了仿人操作手动力学正问题的模拟,即给定操作手末端执行器的运动和位姿,求解各关节的广义力。机器人动力学模拟涉及到机器人的轨迹规划、运动学反解,以及动力学建模和求解问题。对于球腕结构的六自由度仿人操作手来说,本文提出了用系统分解法进行运动学反解,用凯恩方程建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本方法解算简便,经略微修改可适用于一般关节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移动机器人激光全局定位系统.重点讨论了结构化环境中移动机器人的全局定位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迭代搜索定位算法.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平台上进行的定位实验,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空间开链机构 PRSS(相当于 PRRRR)为例,以机构的尺寸最小为准则,考虑机器人手臂、机械手工作空间内可能存在空腔、通孔的瞬时约束条件,以及未杆象限限定约束条件等,建立起机器人再现轨迹最优综合的数学模型。按此可实现机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触觉在机器人抓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大多数强化学习任务中,触觉仅被用于拓展状态空间,其提供的位置和压力等信息很少被完全利用.针对该问题,同时受内在奖励机制启发,首先设计了一种“倒T”形传感器阵列布局;然后基于这种传感器阵列提出了新的内在激励方法,该方法根据机械臂末端与物体接触位置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鼓励智能体以更有效的姿态来夹取物体;最后将该方法在仿真环境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夹取椭球和圆球物体任务中收敛速度比最新的基准方法平均提高了约20%.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的机器人CPU主板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