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研究粘性不稳定指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进行了不同油水粘度比下的油水两相驱替试验,研究了粘性不稳定指进;提出了控制注入水粘性指进的注入速度及油水粘度比的要求,对指导油田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字人文是当代信息技术与人文领域融合衍生出的新兴领域,其为古籍资源的整理与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数字人文的兴起与发展出发,分析数字人文对古籍研究领域产生的影响,探讨古籍资源数字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能量同步辐射CT与数据约束模型(DCM)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样品物理结构进行了可视化表征。对残渣样品组分X射线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分别在14keV、16keV、20keV的X射线能量下获得三组残渣样品的CT实验数据并进行了重构。研究发现,基于DCM方法可区分残渣样品CT图像中未转化的煤基质与重油及沥青类物质,而重油与沥青类物质不可相互区分。DCM计算结果表明残渣中未转化的煤基质与重油及沥青类物质交错分布,黄铁矿呈聚集状态分布,样品中部分区域可见弥散分布的含铁催化剂颗粒。  相似文献   
4.
针对氧化石墨(GO)用化学方法还原为石墨烯纳米片(GN)后极易再配列为类似石墨结构层状物的问题,本工作在GO还原过程中用聚苯胺(PANI)修饰石墨烯纳米片(P-GN),发现即使干燥后,P-GN仍可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呈分散状态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5.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吹填土地基时,沉降量、孔压消散值、含水率、十字板剪切强度是衡量土体加固效果的重要指标,而针对一些设计要求高、周围环境复杂的工程,土体侧向位移的大小和变化规律作为控制堆载过程、满足变形与稳定要求、考察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应引起重视。室内试验主要通过三种不同的超载比(堆载量与设计真空度之比)进行真空联合堆载室内模型试验,对真空-堆载联合作用下土体侧向收缩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探求最合适的超载比方案。  相似文献   
6.
致密砂岩气藏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储渗能力及其产能的本质因素,本文通过铸体薄片观察结合压汞曲线形态及特征参数对苏里格西部苏48区盒8、山1段孔隙结构特性及其影响要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孔隙组合类型分为3种:Ⅰ类:溶孔-粒间孔型、Ⅱ类:晶间孔-溶孔型、Ⅲ类:微孔型。其中,Ⅰ类孔隙结构物性好,储集渗透能力强,孔隙度高于10%;Ⅱ类孔隙结构物性较差,孔喉半径分布集中范围较窄;Ⅲ类构成的储层物性较差,该类孔隙结构储层的气、水的渗流阻力较大,通常不构成有效储层。分析实验结果后认为,孔隙结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埋深与成岩作用。随埋深增加,压实作用增强,在强压实作用下颗粒间接触关系逐渐呈紧密接触,孔喉缩小、排驱压力增加。交代作用、溶蚀溶解等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有建设作用。碎屑组成以及填隙物含量差异导致孔隙类型发育的不同,从而影响储集性能,最终引起产量变化。高孔渗段产气量较高,低孔渗井段受毛细管阻力影响,气驱水不彻底从而气水同产。  相似文献   
7.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基于故障树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一般方法,并给出了系统仿真的过程,以及系统可靠性参数的统计.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在无水乙醇介质中用六水合氯化钐与缩二脲反应制得了一种新的配合物,经分析测试得知,该配合物可能的结构式为:〔Sm(BuH_2)_4〕Cl_3,并证实了缩二脲是通过羰基氧原子与S_m~3+配位,且Cl~-未参与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9.
Two new genera and two new species of family Taeniopterygidae, Mengitaenioptera multiramis gen. et sp. nov. and Noviramonemoura trinervis gen. et sp. nov. are described. These fossils were collected from Daohugou Village (the Middle Jurassic), Inner Mongolia, China. Hitherto, these fossil species from Daohugou are the oldest taeniopterygids. Both simple and complex venations simultaneously occurred in this group, which reveals that the early diversification of taeniopterids was well underway by the Middle Jurassic. Therefore, we prefer to adopt the Comstock's opinion that the venation of taeniopterids was derived from the simple venation of the older group (such as Palaeonemouridae) at much ancient geological time ago. Some of the descendants carried this simple venation; others evolved into complex venation with many additional crossveins and branches.  相似文献   
10.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旋回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按储层沉积旋回和沉积韵律特征,将三间房组油藏进一步细分为24个小层。结果表明:油层动用程度好的层段主要为每一砂岩组底部的第3,4小层;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上升较快,开发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