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7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日本沼虾精荚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日本沼虾精荚的结构研究表明:单个精荚由精子团,粘液团和非细胞的包膜三部分组成。包膜具单层结构,主要由细小的相交纤丝所组成的基质构成。在超微结构上,包膜可再分成内,外侧二个区域。包膜几乎完全包被精子团和粘液团。精子团由精子和非细胞基质构成,基质包括沟网,球状体和丝线网三部分,它们分别和精子间在不同的部位连结。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自动化建设是我国电力系统近年来重点建设项目,由此各种新技术和方法在智能变电站中得以广泛应用。文章对基于合并电源60044-7/8与61850-9-2传输协议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其应用情况,这对提高智能变电站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高、低碳氮比情况下,探究A/O-MBR现场工艺中污水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进水碳氮比升高,出水中总氮去除效率由(44.1±8.9)%提升至(78.5±7.9)%,总磷去除效率未受影响。差异性代谢产物分析表明,提升碳氮比能够增强菌群的氨基酸代谢功能,同时促进核黄素的生物合成,共同提升污水中氮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4.
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30CrMnSiA、355SiMnMov 钢经热处理后,对获得的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多相复合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组织中各相相间排列:未转变的奥氏体夹在各相之间;贝氏体为一种过渡形态,马氏体具有短的板条特征。并探讨了该组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6.
高阶中立型差分方程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高阶非线性中立型时滞差分方程△d(xn-pnxn-k) qnf(xn-k1,…,xn-km)=0振动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教学实践出发,论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作用及原则,也指出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铀溶液初始pH、HCO-3质量浓度和硫化纳米零价铁(sulfidiz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SnZVI)投加量对SnZVI去除铀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并通过SEM、XRD和XPS阐明SnZVI去除铀的机理。球形SnZVI颗粒直径为100~200 nm,比表面积为43.5 m2/g。SnZVI颗粒中含有Fe和FeS,且Fe(0)和Fe(Ⅱ)含量超过80%。SnZVI去除铀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增加SnZVI投加量,反应后溶液中铀质量浓度低于0.05 mg/L,但是pH升高及HCO-3质量浓度增加导致SnZVI去除铀的速率降低。SnZVI去除铀的负荷达到2 452.92 mg/g,且反应后颗粒中约85%的铀为U(IV)和U(V)。研究结果表明,SnZVI可通过表面官能团的吸附作用及Fe(0)的还原作用快速分离水溶液中的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增感染料3、3'-二(3-磺酸丙基)-5、5'-二苯基-9-乙基碳菁钠盐和3、3’-二(3-磺酸丙基)-11-乙基-二苯并[e,e']噻碳菁内盐对溴化银晶体形貌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具有晶形调变作用,这种作用受染料的种类、加入量等条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对晶体生长可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Multiscale coupling: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ultiscale coupling is ubiquitous in nature and attracts broad interests of scientists from mathematicians, physicists, machinists, chemists to biologists. However, much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ts intrinsic implication. In this paper, multiscale coupling is introduced by studying two typical examples in classic mechanics: fluid turbulence and solid failure. The nature of multiscale coupling in the two examples lies in their physical diversities and strong coupling over wide-range scales. The theories of dynamical system and statistical mechanics provide fundamental methods for the multiscale coupling problems. The diverse multiscale couplings call for unified approaches and might expedite new concepts, theories and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