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和群落物的多种样性。结果表明,万木林计有维管束植物161科581属1205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49属112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4种,被子植物124科502属1079种。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较高的热带成分比例。  相似文献   
2.
Stem is an important organ consisting of storage, transportation and mechanical tissue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yield. There is an irregular cavity in the ce- real crop stems and the lower the location, the shorter and thicker the walls of the internode…  相似文献   
3.
依据高峰淀粉酶TAA的晶体结构数据,在微机上绘制了它的分子三维图形,对其结构域的典型空间拓扑特征及其活性中心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进行了直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物理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的物理化学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循序渐进教育模式,通过基础与创新并重的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Cu(Ⅱ )与 3.5—二溴水杨醛缩邻氨基酚 (简称BSAP)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形成络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的特性 ,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荧光方法 .研究表明 ,试剂对表面活性剂呈现出单分子猝灭效应 (CMC浓度以下 )及胶束增敏作用 (CMC以上 ) ,单分子猝灭常数 6 .3× 10 5L/mol.该试剂对Cu(Ⅱ )具有高选择性 ,反应敏锐 .在 pH 3.8~ 4 .5的醋酸铵介质中及CTMAB存在下 ,Cu(Ⅱ )与BSAP形成 1∶1络合物 .该络合物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35 5和 5 35nm ,其荧光猝灭程度与Cu(Ⅱ )量成正比 ,线性范围为 0~ 0 .3μg/ 2 5mL ,检测限为0 .2 3ng/mL ,方法用于大米中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儿茶素,咖啡因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析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叶中儿茶素、咖啡因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析鉴定吴明光,王金茂(化学系)茶叶中的儿茶素咖啡因和叶绿素无论作为保健食品或医药、化妆品中的添加剂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应用前景。因而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已有不少研究结果发表,但多侧重于儿茶素类或多酚类化合物等的...  相似文献   
7.
8.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中学青年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明确了不少青年体育教师的心理呈亚健康的状态,而作为中学生人格的影响者和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体育心理不健康,不仅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改善青年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比耳-兰伯特定律,以二元体系为例,推导出了不需纯样作标样的组分含量的算式,C_1=A_1/A′_1(1-A_2/A′_2)/((A_1/A′_1)-(A_2/A′_2)),C′_1=(1-(A_2/A′_2))/(A_1/A′_1-(A_2/A′_2)),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导出了误差计算式,dC_1=dK[((C_1/C′_1) (C_2/C′_2))-1]/│(C_1/C′_1)-(C_2/C′_2)],dC′_1=dK/│(C_1/C′_1)-(C_2/C′_2│,对方法的误差来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苯乙醇和醋酸乙酯混合物组分含量的测定为实例,简要介绍了本方法在FT-IR光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系统辨识的神经网络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p算法,给出了一个系统辨识的实现方案,并给出计算机编程算法,为神经网络的理论研究向生产实践应用转化,提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