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用从头算方法在UHF/3-21G水平上研究了H+CO2→CO+OH的反应机理,指出该反应分为3个基元过程进行,第一步为速控步骤,同时用Fukui的内禀反应坐标理论计算了IRC,证实了上述反应机理,用传统的过渡态理论和变分过渡理论及相关的隧道效应校正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
在混合密度泛函B3LYP理论下,用6-31G基函数对[4,6]-C32的单BN取代产物和二BN取代产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BN取代四六公共边所得C30BN异构体最稳定,异质富勒烯的稳定性受体系共轭性质的影响,主要由环的张力决定;C28(BN)2中两对BN原子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四员环是最稳定异构体,体系的稳定性主要由环张力决定。[4,6]-富勒烯C32和C24的取代规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分别研究B3N3H6与HF、 HCl和H2O分子间形成的双氢键B—H…H—X与传统氢键N—H…X与X—H…X(X=F,Cl,O). 结果表明, 双氢键作用使B—H和H—X键长增大, 伸缩振动频率红移; 而传统氢键的作用使N—H和H—X键长增大, 频率红移. 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分析表明, 这些相互作用具有氢键的基本特征. 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 超共轭和重杂化理论可以解释这些双氢键和氢键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MP2)的方法,在6-311 G(d,p),6-311 G(2df,2p),6-311 G(3df,3pd), aug-cc-pVDZ,aug-cc-pVTZ5种基组下对HCHO 与HNO 二聚体、三聚体中蓝移氢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这4种 复合物中,都有C(N)—H…O 蓝移氢键形成,并且C(N)—H 键收缩且相关震动频率蓝移超过87cm-1.电子密度 拓扑分析表明:所有复合物存在环键点,是正常氢键.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3个主要原因导致这些蓝移氢 键的形成:① 分子间超共轭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② 分子内超共轭作用的减小导致σ*(C—H)和σ*(N—H)占 据的减小;③ 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杂化.  相似文献   
5.
在混合密度泛函B3LYP理论下,用6-31G(d)基函数对同位置取代[4,6]-C24所得的3种衍生物(C22BN,C22B2和C22N2)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分析,计算了前线轨道能级差、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绝对电负性和整体硬度.结果表明,所研究的C22X2(X=B,N)3种衍生物中,C22B2具有最小的电离势I、电子亲和势A和绝对电负性χ,这说明它更容易被氧化和与亲电试剂反应.与全碳分子C24相比,B,N的取代降低了富勒烯分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哈密顿的对称群的量子化子群,可以定义一个位置投影算子,来从具有该子群对称性的轨道产生完全的对称性匹配轨道。基于位置投影算子,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方法,用来按照分子的最大对称群,彻底地分解π电子共轭体系的哈密顿。这种方法已经用于系统地研究具有二十面体群、四面体群和二面体群对称性的各富勒烯同系列,并且得到规律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