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克思所说的古代农业公社,在我国,其形成约当传说中的尧、舜部落联盟时代,中经夏、商、西周,至东周春秋时期瓦解崩溃。它在我国经历了原始社会末期、事实上的农奴制时期和正规意义上的农奴社会三个阶段。《尚书·尧典》通过追述部落联盟长帝尧的盛德而为后世保存了农业公社时期的社会组织概况图景。尧的盛德是“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亲,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这里所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三论之一、之二两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既非原始让会的生产方式也非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的理由作了论辩。接着要探讨的便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归属于哪一种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较为允当的问题。从逻辑上说,既然马克思把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都认定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对抗形式的一种,那末,无论把亚细亚生产方式说成是原始礼会的、奴隶制的或封建制的生产方式的说法,都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这是无庸讳言  相似文献   
3.
周朝把人们分为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十个等级。其中自王至士四等是统治者阶级的官阶等级之称是一目了然的。但自皂至台六等究竟是官阶等级之称还是对各色奴隶的称呼?看来尚有认真探讨的必要。因为这六等人的社会阶级地位的判定,跟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性质的判断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4.
有人对“自虞夏时贡赋备矣”(《史记·夏本纪》)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当时尚处金石并用时代,主要农具仍为木石耒耜及蚌镰石刀,这样落后的生产工具,无法达到形成阶级剥削和压迫统治的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生产力水平。这种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能否形成剥削压迫的社会关系的关键不在于人们使用何种劳动工具,而在于直接生产者是否能普遍生产出剩余生产物。从考古发掘的材料看来,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虞夏之时产生贡赋剥削制度是完全具备条件的。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属于仰韶文化系统的西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古代文化典籍。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用求实存真的科学态度去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探究我国封建社会特别漫长和封建思想意识特别深重的症结所在,不仅在历史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清除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解放思想,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阐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古代史和社会发展史著作中,几乎一无例外地认为:每个民族,按其正常的发展顺序说来,自原始社会解体而进入阶级社会之时,首先一定进入奴隶社会,然后再发展为封建社会,不能在原始社会解体之时形成封建剥削关系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这样的历史发展顺序,似乎被认为是千真万确的天下之正道,不易之定理。其实,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相似文献   
7.
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历史概念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写的序言中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理论界和历史界有过许多争论,至今仍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看来这个争论还将长期继续下去。目前在我国史学界和者颇多的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原始社会说和奴隶社会说;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读了摩根尔的《古代社会》一书后放弃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社会概念。  相似文献   
8.
我们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足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而足阶级社会的生产方式,但它不是奴隶制生产方式。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直接生产者,其身分、地位和奴隶制中的奴隶有着本质上的区別。在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属性时,要弄清亚细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