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6年Krumbharr首先报告10例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称为类白血病血象,1939年Heck称此现象为类白血病反应。所谓类白血病反应系指机体受某种刺激而发生的造血组织强烈反应,使末稍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加,粒细胞呈现显著核左移,甚至出现数量不一的中、晚幼粒细胞,其特点为血象类似白血病。但白血病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恶性疾病,而类白血病反应在病程中常随原发病痊愈而消失,血象在短期内恢复正常,二者预后炯然不同,故应认真加以鉴别。类白血病反应可按细胞类型分为中性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和嗜酸细胞性。血象可像急性或慢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2.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G-6-PD)缺乏是一种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在我国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相当多见。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膜异常的溶血性疾患,是一个少见疾病。G-6-PD缺陷合并PNH国内外罕见,我室曾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住院号4649)男性,26岁,广东籍,工人。于1981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牙龈出血,先后两次在某医院住院。经检查诊为G-6-PD缺乏。1982年因症状反复发作第3次住  相似文献   
3.
Multiple myeloma is a malignant disease of the plasma cells which have the function of secreting globulins. Excessive proliferation of abnormal plasma cells leads to hyperglobulinemia,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an increase in immuno—globulins. The case presented here is a myeloma of IgG type. There is marked decrease in normal immuno-globulins, thus causing an increase in viscosity of the blood and a resultant spasm of the arterioles in the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大剂量浓缩因子Ⅷ治疗一例抗体浓度很高的获得性血友病,引起严重溶血性贫血及肝萎缩。获得性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与血友病相似,因血浆中自发地产生大量因子Ⅷ抗体而引起出血。本例在34天内共用浓缩因子Ⅷ156.5单位,分8次输注,引起严重溶血性贫血,显然是因制剂中含有抗红细胞某些抗原的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一),可能因在红细胞表面附着的免疫球蛋白(ZgG)少于500个分子所致阴性反应,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此病人死后尸检肝脏软小仅800克,肝脏萎缩、坏死很可能是因子Ⅷ中含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的胃肠病变占白血病患者尸体解剖的13%,病理损害从贲门到直肠均有所发现·肠损害多呈斑状或呈息肉状,有者很大,可出现溃疡,甚至诱发肠套叠或肠梗阻,肠坏疽,甚至肠穿孔.致命性的胃肠道出血,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较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为常见.笔者曾诊治一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_1型),在治疗过程中死于并发空肠扭转、肠出血与肠坏死.查阅国内外资料,尚未见有类似报道,特报告于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清我国血友病患病率,全国建立了血友病防治协作组,在天津血液病研究所领导下,全国各省市进行了血友病患病率的调查。我们于1988年4月对广州市天河区进行了血友病普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在天河区人民政府卫生局及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天河区两个镇、6条街、22个生产大队、工厂及学校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其方式为:1.深入街道、大队、工厂及学校,取得基层医务人员及街道干部的协助,对可疑病例介绍到暨南大学华侨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发动群众,在基层卫生人员开会时进行讲解血友病的知识,调查的目的、要求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小剂量 Ara-c 治疗2例不同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别为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及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RAS),均收到较好的疗效。于1974年首先由 Cotem 提出,采用小剂量 Ara-c 治疗 MDS 的机制是促进幼稚细胞分化成熟。本文报告病例中,1例为 RAEB,骨髓中粒、红均有巨幼样变,原始细胞偏高,外周血出现晚幼红。另1例 RAS,骨髓中红系增生及巨幼样变,环形铁粒幼细胞达88%,外周血可见晚幼红。临床上用各种抗贫血药无效,而采用小剂量 Ara-c 治疗,剂量为10mg~15mg/M~2,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因对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不明显或不再进步而采用血浆换出治疗。其中两个病人有狼疮性肾炎伴肾功能衰竭,对以往强的松及环磷酰胺治疗效果很差。经分别换出665及1000ml血浆,再输注冷冻新鲜血浆或部分血浆、部分人白蛋白溶液后,临床进步非常显著,如皮疹及Raynaud现象完全消失,迅速利尿及水肿消退,血尿素氮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蛋白尿明显减轻。以后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维持,在追踪观察的几个月和一年时间内,情况一直很好。另二个病人临床症状较轻,亦无严重肾脏损害的表现,对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良好效应,但当药物剂量减少时症状又加重。血浆换出后(每人仅一次),残余的症状很快消失,以小剂量药物维持,情况亦良好。  相似文献   
9.
红血病(Erythremic myelosis)亦称Di Guglielmo氏病,是一种很罕见的单纯红细胞系统异常恶性增生性疾病。这一类疾病国内外颇为少见。本病早年大多见于意大利文献,自1917年由Di Guglielmo首先描述后,国内外只有少数发现,1923年Di Guglielmo认为这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当时与地中海贫血及新生儿的溶血性贫血在诊断上常混淆不清,因而少数病例诊断是有问题的。1936年Di Guglielmo将意国文献中所报告过的病例,经重新审定后,认为有21例符合于红血病的诊断标准,但1940年瑞士学者Moeschlim认为这些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