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度量了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在RTGS系统中流动性管理水平,通过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状况比较,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并深入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文章进一步讨论了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的方法,建立了单个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理论模型,最后给出了流动性管理的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2.
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明晰风险管理实践中选择风险分配函数的问题,通过引入风险度量定义,分析了无组合效应风险与可互换风险这两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个体风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风险分配应该满足的原则,继而证明并比较了标准差风险度量下,协方差风险分配函数与相对风险分配函数性质上的差异,并得到如下结论:1)风险预算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风险分配函数;2)在标准差风险度量下,协方差风险分配函数是可行的风险分配函数;3)在标准差风险度量下,相对风险分配函数不是可行的风险分配函数;4)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分配函数之间具有等价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额支付系统中的流动性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新方法,并使用芬兰银行的BoF-PSS2模拟软件对我国大额支付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存款准备金率与支付系统流动性需求的关系,以及在支付系统中引入优化算法对流动性需求和系统效率的作用,论证新的风险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支付系统中的参与者面临越来越大的流动性需求压力.而引入优化算法可以降低参与者对流动性的需求并且提高系统的效率.因此中央银行可以在加强监管、要求参与者提供抵押并在当天末归还全部日间信贷等条件下向参与者提供流动性,并且引入优化算法,应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来有效管理支付系统中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利用上证50ETF, 上证红利ETF 和深证100ETF 来复制沪深300指数作为现货, 构建沪深300 股指期货的无套利边界,并对IF1005、IF1006 和IF1007三个主力合约进行了套利机会和结果的分析, 发现:三个主力合约均存在套利机会;与国外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出现的双边套利机会相比, 沪深300股指期货只有单边套利机会; 与仿真交易数据出现的持续套利机会相比,实际交易数据出现的套利机会逐渐减少;在套利机会较多时获得的利润较少, 而套利机会较少时获得利润较多;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供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块链技术的兴起标志着金融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面对传统保险业由中心化模式带来的诸如信息不对称、高成本和低效率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保险业的结合预示着保险行业的新篇章。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模式及其对传统保险模式的影响,是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对保险中风险分摊机制的影响,通过优化投保人在区块链保险中的预期效用,构建了最优风险交换结构;此外,本研究对比了传统保险、点对点(P2P)保险和区块链保险的特点与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比P2P保险,区块链技术提高了投保人之间的最优风险交换比例,且这一比例与区块链保险的市场化收费比例正相关。此外,区块链保险可以给投保人带来更多的预期效用,对于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 NFT)作为新兴加密数字资产为重塑商业模式、推动产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型解决方案,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基于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了NFT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量、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与趋势。结果表明,2013~2023年年度发文量呈增长趋势,研究热点聚焦在区块链、数字艺术、智能合约、数字出版等方面。未来研究重点应聚焦在NFT的资产评估模型构建及其在多产业背景中的创新运用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资产配置的理念愈发受到关注,结合宏观基本面信息辅助配置的观念也逐渐开始兴起。基于此,本文运用2008~2019年我国金融市场中权益、固收以及商品等主要指数数据,通过多资产组合的方式构建了一套隐含的宏观风险因子体系,并将这一体系应用于大类资产的宏观风险因子定价、模拟单一风险因子暴露的投资组合以及大类资产配置。实证研究表明,与低频的真实因子相比,运用隐含宏观风险因子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大类资产的宏观风险因子定价有效性,还能在大类资产配置模型中显著提升组合表现,并且结果是稳健的。本文基本打通了大类资产与宏观因子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宏观因子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和发展模式在近几年受到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为了拓展业务、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并购业务等投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业绩增长的新领域。本文选取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8家商业银行以及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8家投行机构,对这16家机构2010年至2015年并购业务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并购业务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规模较小,产出效率较低,未来仍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