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了研究肉苁蓉添加量、酵母添加量、二氧化硫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肉苁蓉葡萄酒品质的影响,文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利用CRITIC权重和柔顺指数法确定各品质指标相关性和权重系数,并结合正交试验结果优化发酵工艺参数,获取最佳保健功能肉苁蓉葡萄酒工艺。结果表明,肉苁蓉葡萄酒品质综合评分最高的工艺如下:肉苁蓉添加量为5 g/kg,酵母添加量为50 mg/kg,二氧化硫添加量为70 mg/L,发酵时间为8 d,与以柔顺指数为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一致。在该条件下,所酿制的肉苁蓉葡萄酒酒精度为15.8%,还原糖质量浓度为2.7 g/L,总酸质量浓度为6.2 g/L,维生素C质量浓度为0.021 g/L,花色苷质量浓度为414.0 mg/L,单宁质量浓度为179.5 mg/L;得到的肉苁蓉葡萄酒浸提了肉苁蓉中的功能性成分,其酒香味和果香味协调纯正,酒体清澈,呈现深宝石红色,风格独特;总二氧化硫质量浓度为0.010 g/L,菌落总数范围及致病菌检测要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且没有对感官风味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克隆得到家蚕(Bombyx mori)神经肽促咽侧体素受体基因(Allatotropin receptor,BommoATR),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54 bp,编码416个氨基酸.Bommo-ATR氨基酸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为7次穿膜蛋白,符合GPCR家族成员的典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家蚕脑-咽下神经节复合体中的ATR mRNA在5龄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蛹后期,蛹前期和成虫阶段表达量最低.其中5龄幼虫第2天表达量最高,1~5 d持续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这可能与保幼激素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蚕蛹油中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变质,文章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蚕蛹油微胶囊。通过响应曲面法(RSM),以包埋率为指标,对蚕蛹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即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5.42%,壁芯材比例为5.44,均质时间为7.13min,在该条件下得到包埋率的预测值为88.21%,包埋率的实测值为88.09%,两者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蛹油微胶囊包埋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梅鹿辄"进行遮阳处理,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葡萄酒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TIC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分析研究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梅鹿辄"葡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对照组)、40%遮阳、50%遮阳及60%遮阳处理后的葡萄酒样品中,分别分离出62、47、58和49个峰,鉴定出50、46、52和51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7.29%、95.08%、104.25%和95.53%;梅鹿辄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烃类,不同光照强度处理的葡萄酒中香气成分质量分数差别明显,因此光照强度对"梅鹿辄"葡萄的香气成分与比例及感官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反硝化细菌Klebsiella sp.DB-1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巢湖芦苇湿地分离筛选出一株异养反硝化细菌,对其进行鉴定,并进行了反硝化活性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生物修复机理.用酒石酸钾钠培养基从湿地土壤中富集并分离出反硝化细菌,对该菌株进行了16S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并研究了单一碳源、碳氮比对其反硝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对水中硝酸盐氮含量的适应性.分离出了一株异养反硝化细菌,具有较高的反硝化活性,命名为Klebsiellasp.DB-1,革兰氏阴性球形,兼性厌氧,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Klebsiella sp.的相似性为99.6%以上;该菌株利用乙酸钠为碳源,采用碳氮比(C/N)为3,水中初始硝酸盐氮含量在100mg/L以内,120h几乎完全去除水中硝酸盐氮.菌株Klebsiellasp.DB-1为异养反硝化细菌,具有较广的碳源谱,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的种子油脂,选定时间、液料比和温度作为影响因素,以黄秋葵籽油脂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建立种子油脂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44.421min、液料比7.398;1(mL/g)、提取温度65.3℃,该条件下种子油脂提取率的预测值为15.72%.研究结果可为黄秋葵籽油脂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为黄秋葵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7.
8.
文章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葡萄糖、酵母粉、KH2PO4和MgSO4进行优化,并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4种因素与虫草素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确定了培养基中4因素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葡萄糖30.16g/L,酵母粉10.00g/L,KH2PO42.040g/L,MgSO41.460g/L。在该条件下,响应面模型预测的虫草素产量为63.69mg/L,最佳培养基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结果为64.15mg/L,与模型的预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虫草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对比研究4种商品化大孔树脂(HPD500,HPD600,D101,AB-8)吸附纯化女贞子三萜类化合物的性能。结果AB-8树脂最适合女贞子三萜类化合物的纯化。洗脱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上样液pH值为6时,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女贞子三萜进行纯化效果最优,产品的洗脱率达78.86%,纯度达34.41%。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添加地克球利进行富集培养,结合溴甲酚绿中性平板从牛瘤胃中初步筛选得300株产酸菌,TLC法点样分离出31株菌有不同程度的琥珀酸生产能力,进一步地HPLC法定性定量,复筛得8株发酵性状较优菌株,其中最有潜力的一株菌NO.4发酵琥珀酸累积产量达16.8 g/L。针对菌株的细胞及菌落形态研究表明,菌落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不透明或半透明,呈浅兰色或乳白色,边缘整齐,菌体呈球状,细胞大多数单个或成双甚至成串出现,菌体兼性厌氧,呈革兰氏阳性,无内生芽孢,有荚膜,可运动。对菌株的进一步生理生化和16s-rRNA分析确认为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最终将菌株NO.4命名为L.mesenteroides JS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