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合混凝土材料特性,分析了拱坝表面温度裂缝的成因,对其混凝土温度过程、温度应力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断裂力学的方法对表面温度裂缝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方钢管-钢骨高强度混凝土组合短柱的工作原理,引入方钢管等效约束折减系数和核心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将方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以及混凝土强度等效替换成相应的圆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以及混凝土强度,对方钢管、核心混凝土与内置钢骨在三向受力的约束效应下的轴压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组合短柱的力学平衡方程及屈服条件,推导出了该新型组合短柱在轴心压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并将该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吻合好,该理论计算公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此类组合短柱在工程实际中的设计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结构模型的开孔泡沫橡胶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开孔Gibson-Ashby力学模型和不可压橡胶类材料应变能函数,分别研究了开孔泡沫橡胶泡孔结构和基体材料对其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两种影响因子的叠加分析,推导出了开孔泡沫橡胶的超弹性本构关系。基于开孔泡沫橡胶材料的单轴压缩实验结果,拟合确定了本构关系的参数,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结构复位性通常以其残余位移来体现。提出了基于位移响应积分均值法求残余位移的公式,并进行了相关数理统计分析;通过无支撑和偏心支撑钢框架及新型楔块一支撑钢框架地震作用下的数值仿真分析了3种钢框架的复位性。结果表明:楔块一支撑钢框架的复位性优于无支撑和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位移响应积分均值法与重启动分阶段计算的残余位移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用于实际钢框架结构的复位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合理考虑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选用正确的材料本构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建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并与现有的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针对节点处开孔大小、数量和加强措施用ABAQUS分别建立10组模型,研究其承载力大小、应力云图、钢材破坏情况等,通过比较得出最优开孔方式和加强措施。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处开孔600 mm×900 mm后承载力降低,周围应力增大,增加框架梁约束后组合柱承载力有较大程度的恢复,并且在开孔附近加上横竖加劲板后承载力及开孔附近的应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通过4片在不同类型和大小的竖向压应力作用下的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体素墙片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它的的破坏形态、抗剪承载力、延性特性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体素墙片的抗震抗剪承载力低,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差,墙体的破坏呈脆性破坏。  相似文献   
7.
采用粘结滑移模型并考虑温差作用的影响,建立了压弯构件应力分析的计算模型及平衡方程,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方程的解答,导出了压弯构件的应力公式。进一步分析了在温差作用下压弯构件的应力分布规律,着重分析了不同的裂缝间距、温差等参数对钢筋混凝土应力的影响,得出了应力-裂缝间距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8.
粘弹性阻尼器消能结构基于H2和H∞性能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H2和H∞性能对粘弹性阻尼器消能结构中阻尼器进行布置,具有一定的优化效果;而针对只有一个薄弱层或某一薄弱层突出的结构,将该层控制输出作为唯一的控制输出,消能减震效果将明显改观.利用Matlab中LMI工具箱和优化工具箱可以方便地确定阻尼器在结构中的优化位置及相应的数量.通过结构响应计算可以合理地选择所需阻尼器的数量.选用一栋10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非滑动型连接钢框架抗冲击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种新型非滑动型钢柱脚减震装置进行了抗冲击性能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非滑动型连接钢柱脚的恢复力模型,并以此对一钢框架模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中采用了2种不同的方案:在钢柱脚加装减震装置;按传统外露式柱脚.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滑动型连接装置可以有效的减小结构的冲击残余变形;减震装置中的弹簧和楔块有效的实现了塑性耗能,控制了冲击荷载中结构刚度的衰减;钢柱脚减震连接对底层变形的影响较明显.研究表明,这种非滑动型连接装置对于控制结构变形、耗散冲击能量具有明显的效果,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对网球拍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网球拍在击球过程中的击球稳定性及对肘的不同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