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多元统计方法,它克服了常规方法中需要知道阿尔奇参数m、n、a、b和R_w的困难,适用于注入水变化复杂的水淹地层.利用此方法的HPOR解释程序处理两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某些测井曲线上出现的毛刺干扰,具有随机性质,周期短,并与地层性质无关。它们给计算机处理测井资料带来严重的影响,使计算的地质参数产生很大的误差。本文应用各种平滑滤波法来抑制或消除这些毛刺干扰,分别采用四种滑动平均值的计算公式,设计出相应的三点和五点平滑滤波程序,对毛刺干扰严重的声波测井曲线进行了实际数字处理。结果表明,应用五点的钟形函数或二次函数作平滑滤波,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对永安镇油田几口关键井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区S_2下储层四种特性之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该区四种特性的相关性较好。所得到的计算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和泥质含量的经验公式.经实际资料计算与取心分析资料的误差分析检验.精度较为可靠.为该区的储层特征、油气水分布规律和沉积微相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应用碳氧比测井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及评价水淹层的方法,对碳氧比测井曲线进行了泥质、矿化度、套管及水泥环等影响校正.用新编制的碳氧比解释程序COA计算地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产水率、地层水混合液矿化度等参数,从而对水淹地层进行综合评价.对三口井的碳氧比测井资料的实际处理结果表明.用COA程序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双侧向测井方法判别裂缝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裂缝性油气藏研究中 ,裂缝是否有效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个难点。双侧向测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 ,归纳出高、低角度裂缝在双侧向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 ,进而利用其曲线的重叠特征 ,找出表征裂缝有效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张开度和延伸长度 (侵入深度 )与双侧向测井曲线正、负差异的关系 ,从而达到判别裂缝有效性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双侧向测井曲线的重叠来判别裂缝有效性的方法切实可行 ,并且具有快速、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双侧向测井解释图版和几何因子理论,应用计算机数值逼近法,对深侧向测井视电阻率进行泥浆侵入影响较正,以求得地层的真电阻率R_t。用此方法设计的泥浆侵入影响校正程序处理了实际测井曲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新的测井解释图版,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导出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对自然伽马与补偿中子测井曲线的校正公式;采用一种近似方法对密度测并曲线进行扩径和井壁不规则影响的校正;应用五点钟形函数或二次函数平滑滤波法,抑制或消除放射性测井曲线上的统计涨落起伏变化与其它测井曲线上的随机毛刺干扰;利用线性移动、扩展与压缩的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深度校正,使处理后的同一口井各条测井曲线有完全一致的深度对应关系。根据这些方法设计的测井曲线预处理程序,对几口井的实际测非曲线进行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再次证明测井曲线的预处理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几年来在“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油藏描述技术中,研究开发的最优化测井解释,自动测井相分析,测井曲线的预处理等三项新的地层评价技术。综合测井与地质资料,将这些新技术用于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确定井剖面所有地层的岩性特性及矿物成分,划分油气水层,计算储层的泥质(粘土)含量,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油气层厚度等地质参数,可为研究油气藏储集参数的空间分布,实现对油气藏的三维定量描述提供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自动解释地层岩性及沉积微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套数理统计方法.研制并开发了利用测井资料对井剖面进行自动连续地质解释的软件系统.利用该软件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非取心井剖面岩性柱状图及沉积微相解释结果,从而可为油藏储层参数的研究、多井地层的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
测井数字处理中最优化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在测井数字处理中评价与选择最优化数学方法的准则,根据多矿物解释模型建立了最优化测井解释数学模型,采用四组实际测井值(每组又用两种储层参数初始值),对常用的九种最优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根据144种不同组合的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说明,用抛物线插值法作一维搜索与BFGS变尺度法作多维搜索的最优化方法处理测井资料,收敛速度快,占用机时少,对初始点要求较宽,数值稳定性好,优化解释结果好,是比较适合于测井数字处理与储集评价的最优化方法,这已由10多口井的最优化测井数字处理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