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漏箭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计时、守时的仪器漏刻中的显示时间推移的部件,在一年内,一般用多支漏箭来显示不同时日的时刻推移,人们先后取用不同的准则,制定了各异的漏箭制度.如有“一气一易”的48或25支漏箭制度,有“每差一刻为一箭”的41或21支漏箭制度.每支漏箭又各有不同的刻度方法,以符合实际时刻的推移.  相似文献   
2.
陈美东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天文学史专业的第一位研究生,师从北京大学教授叶企孙院士。研究生毕业后,他留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他研究广泛,从古代历法,到搜集星图,到天文仪器,再到科学技术通史,并在各个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古代太阳黑子记录是研究太阳物理学的一份珍贵资料。长期以来,各国天文、物理学界都盼望有一份比较齐全的黑子年表公诸于世。本文作者通过几年的搜集整理工作,编纂了一份中、朝、越、日四国历史上黑子年表。该年表始于公元前165年,终于公元1643年。作者从东方四国浩如烟海的历代史书中收集了肉眼见黑子记录161次。其中,中国127次,朝鲜35次,越南2次,日本1次。而中、朝有四次相同记录。这是收编东方四国历史上黑子记录的第一份年表。在编纂年表的同时,作者对已发表的三份中国古代黑子年表作了认真的评述。它们是1933年朱文鑫表;1957年程廷芳表;1976年云南天文台表。朱表收集了历史记录101  相似文献   
4.
从八个方面综述了20世纪中国学者在天文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史研究从20年代开始在中国起步,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进入鼎盛时期,在过去100年中,出版专著(包括论文集)150多种,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昼夜漏刻长度的计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历法中,为推算气、朔、交食等的需要,对于回归年、恒星年、食年、朔望月、恒星月、近点月和交点月的长度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闰周、赤道岁差、交食周期值等,进行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很高水平,在人类认识日、月运动规律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文章对上述一系列天文常数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对于测算这些数值的具体方法,作了较仔细的讨论,对于历代取得的测算成果  相似文献   
7.
纪念天文学家朱文鑫 (1883— 1939年 )诞辰 12 0周年学术研讨会 ,2 0 0 3年 12月 8日至 11日 ,在朱文鑫先生的故乡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昆山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中国台湾高雄天文学会、江苏省天文学会单位联合主办 ,由昆山市锦溪镇人民政府承办。昆山市和锦溪镇人民政府为会议的顺利、成功举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朱文鑫先生是“中国现代天文学萌芽期的重要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8.
9.
古印度地轮—水轮—风轮—空轮说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古代关于一个小世界的结构的理论,至迟在西晋(265-317年)时期便已随佛教的东来传入中国。这一理论认为:大地(即地轮)浮在水体(即水轮)之上,水轮依托于风轮之上,而风轮则有广漠的虚空承托,于是各自得以不坠落,从而论述了天地结构的稳定性,也表述了大地乃是在虚空中之一物的观念。从西晋到唐代(约7世纪)至少有5部佛经提及地轮、水轮、风轮的各不相同的具体尺度,这说明这一理论在古代印度有不同的流派存在。这一理论在佛教信徒中广为流传当无疑问。它也为一些道士所接受,并被改造成易为中国人理解的观念,载于若干道家的经典中。由于这一理论同占主导地位的张衡浑天说存在较大差异,又由于有关佛经对这一理论的具体描述各异而造成的混乱,致使这一理论在较长时间内并未产生更大的影响。一直到五代时期(约10世纪),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才得到重视,并成为对张衡浑天说进行重大改造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